2011年,我校科研工作喜获丰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和进展。
2011年,河海大学积极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抓住“十二五”我国水利建设大发展和江苏实施沿海开发国家战略的契机,主动对接和服务国家与地方需求,使科技工作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全年新增科技经费总量7.92亿元,实现了持续性、跨越式增长。一年来,学校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23项,总资助经费7724万元,项目数和经费数均创历史新高。其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课题1项;分别在水利、土木、电工、力学、地学等学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项;分别在水利学科和力学学科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项。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的关于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的公告,河海大学完成的3项科技成果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其中,刘汉龙教授主持的“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及复合地基技术与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张长宽教授主持的“河口海岸水灾害预警预报关键技术系统集成及应用”、顾冲时教授主持的“重大水工程服役风险评定与馈控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1年,河海大学还获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变化环境下工程水文计算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工作,项目资助期限为5年,资助经费为1500万元,由水文水资源及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陈喜教授主持。另一重大项目中的“大规模风电场多时空尺度聚合建模理论与方法”课题也同时获批,资助经费280万元,由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学术带头人鞠平教授主持。
此外,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我校两名教授获得杰出青年基金,分别是水利水电学院的唐洪武教授和力学与材料学院的陈文教授,获得资助的项目分别是唐洪武教授负责的“水沙运动过程及模拟”,以及陈文教授负责的“复杂介质分数阶导数力学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和理论”。
2011年,河海大学积极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抓住“十二五”我国水利建设大发展和江苏实施沿海开发国家战略的契机,主动对接和服务国家与地方需求,使科技工作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全年新增科技经费总量7.92亿元,实现了持续性、跨越式增长。一年来,学校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23项,总资助经费7724万元,项目数和经费数均创历史新高。其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课题1项;分别在水利、土木、电工、力学、地学等学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项;分别在水利学科和力学学科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项。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的关于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的公告,河海大学完成的3项科技成果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其中,刘汉龙教授主持的“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及复合地基技术与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张长宽教授主持的“河口海岸水灾害预警预报关键技术系统集成及应用”、顾冲时教授主持的“重大水工程服役风险评定与馈控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1年,河海大学还获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变化环境下工程水文计算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工作,项目资助期限为5年,资助经费为1500万元,由水文水资源及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陈喜教授主持。另一重大项目中的“大规模风电场多时空尺度聚合建模理论与方法”课题也同时获批,资助经费280万元,由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学术带头人鞠平教授主持。
此外,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我校两名教授获得杰出青年基金,分别是水利水电学院的唐洪武教授和力学与材料学院的陈文教授,获得资助的项目分别是唐洪武教授负责的“水沙运动过程及模拟”,以及陈文教授负责的“复杂介质分数阶导数力学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和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