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5位专家受派赴西南“找水”

  面对日益严峻的西南旱情,全国人民心系灾区。作为水利特色高校,我校高度重视抗旱救灾的相关研究和技术支援工作。具有充分“找水”经验和特长的我校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陈建生、王锦国、刘建刚、王建平、张宏兵5位专家受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派遣,作为第一支高校专家组,即将奔赴西南抗旱第一线“找水”。
  陈建生教授是同位素水文所所长、国家和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得过“中国青年科技奖”等荣誉,长期致力于寻找地下水的演变规律;王建平副教授师从著名“找水神仙”肖楠森教授,具有丰富的“找水”经验;刘建刚教授和王锦国副教授对西南地区独特的岩溶地下水研究颇有建树;从本科到博士都学探测并一直从事探测领域教学科研的张宏兵副教授则是地下水探测方面的行家。此次他们受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派遣,携带专业仪器设备,将奔赴旱情严重的广西灾区进行“找水”工作。
  西南出现百年未遇的重大旱情后,我校水文院的李琼芳、夏自强等5位教授上月即深入旱区,进行了前期的抗旱救灾援助工作,并收集了大量的旱情资料。学校也于近期多次召集相关专家,研究抗旱救灾工作。希望能充分发挥河海的学科和智力优势,为国家抗旱救灾做出贡献。此次被派遣的5位教授是我校派出的第一批专家,主要着力于援助解决旱区人民最急需的“找水”问题。接下来还将围绕节水、水文水资源及重大旱灾的应急处理等领域派遣3批次专家。
  在4月3日的出征仪式上,校党委书记朱拓、副书记陈德奎、副校长朱跃龙、副书记王济干、副校长徐卫亚以及有关部门、学院负责人参加出征仪式。
  朱拓书记在讲话中指出,5位老师能在国家和人民面临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首先他们是光荣的;这种光荣来自于学校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水利特色背景,也来自于他们自身知识和能力的积淀,来自于为国为民敢于奉献的勇气和信念。他们承载着河海人的梦想,也承载着河海人的愿望,他们的出征不仅仅代表了这个学科,更代表了河海,代表了国家对灾区人民的重视。其次,他们是无私的;无私在于本着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和生活的重担中抽身而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决定奔赴灾区。最后,他们是坚强的;虽然他们身赴灾区,但却有着坚实的后方支持,我们的学院、学校,甚至是国家,都会全力地支持着他们,为他们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朱书记还特别指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可能会出现着各种有关于水的社会问题,这次派遣专家抗旱救灾只是一个契机,借此要对我们的学科布局和发展进行战略性思索,将来更好地为国为民做贡献。
  在国外访问的我校校长王乘非常关心此次派专家赴西南旱区参加抗旱救灾的情况,他专就此事与朱拓书记通话商议并向5位老师转达敬意和衷心感谢,也希望他们在“找水”时,注意安全,照顾好身体。
  其他部门负责人对5位专家自愿奔赴抗旱救灾第一线的举动表示钦佩,同时对援助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交流,大家纷纷表示,将全力支持河海人为抗旱救灾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