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河海大学认真贯彻中央精神,按照部属高校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部署和要求,把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重点工作,精心组织实施,并以“抓大事、解难事、办实事”为目标狠抓整改项目的落实,签订了17项责任书。至年底,承诺年内完成的58项具体工作已全部完成,年内启动的7项工作已如期开展;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出台了政策制度47项,修改完善18项,废止了4项,为群众办实事好事49项,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的各项工作。
  一、实行学科布局调整,加快学院发展步伐。学校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及自身发展目标,围绕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定位和多科性学科体系建设的要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调研、论证和讨论,制定了学科布局调整方案,调整了水文水资源学院、水利水电学院、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环境学院的部分学科,新组建了土木与交通学院、能源与电气学院、力学与材料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科及学院的调整充分考虑了学校和各学科的实际,力争通过调整加快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同时还调整了各学院的资源配置,提高了学院的管理权限,以促进学院能围绕学校战略目标,主动适应国家需求,推动学科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召开了以“强化课堂教学、提高培养质量”为主题的年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健全监督机制,并开展了研究型教学示范课建设工作。获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6项;新增2门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水利工程实验中心成功申报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立大禹学院,全面开展拔尖人才培养工作。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注重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开展以“科学促发展,成才报祖国”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成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
  三、加强基地内涵建设,促进科研质量提高。学校以加强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三级科研基地内涵建设为重点,通过积极出台鼓励基础研究、实施创新团队聘任、促进学术骨干及青年教师成长等一系列政策,来增强基础研究能力,凝聚科研合力,引领科研方向,促大项目立项、大成果形成、拔尖人才成长。2009年以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为代表的基础研究基金项目申报数和立项数大幅度增长,新增科技经费4.18亿元,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35项,国家授权专利104件。同时还新增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为学科协调均衡发展形成新的平台。
  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做到党爱人才,党兴人才,党聚人才,努力营造聚人气、干事业、谋发展和出人才、出大师的和谐环境,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学校完成了 “211工程”三期、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规划中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工作和计划实施方案;加大了创新团队建设、培养拔尖人才和骨干教师工作的力度,提高了重点学科教授和副教授岗位初聘的基本任职条件,为事业发展起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强了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作,调整了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政策,将“河海大学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和“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计划”有机衔接。
五、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建设和谐稳定校园。学校加快基本建设的速度,扩大基本建设规模,力争在一定时间内达到教育部颁布的相关标准。大力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实施水电计量使用改革方案,使年用水总量减少近百万吨,获江苏省节水型高校称号并被南京市确定为节水型高校示范点。高度重视稳定工作,以“管理有序、防控有力、校园稳定”为目标,扎扎实实落实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积极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防控工作,建立各级防控组织,制订完善防控预案,完成了大学生流感疫苗接种工作。全年没有发生政治事件、重大刑事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为学校建设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