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正在参加江苏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省政协委员、河海大学教授、岩土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生导师王媛联名两位专家,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建议对长江过江隧道段江底进行复核和动态监测”的提案。
王媛说,南京正在大力建设长江过江通道,目前纬七路过江隧道已基本建成,将于今年5月1日通车;地铁三号线过江段已开始施工,纬三路过江隧道也开工在即,这些工程对南京的经济发展和民生都有重大意义。隧道通车固然可喜,但对南京长江隧道定期进行“安全体检”也不容忽视,要早日提上议事日程。南京过江隧道上的覆泥沙层多处不足10米,少则仅5米左右,且长江南京段河道不稳定,一般存在两股环流甚至三股环流,导致江底“深槽”游弋,这是长江南京段与武汉段的重要差异,更是黄浦江所不能相比的。因此过江隧道的设计和施工必须充分考虑江底环境的动态变化,长江南京段江底地形的垂向变化往往可以达5米以上。当江底深槽移动并进一步刷深时,可能使原设计的上覆泥沙层厚度减小,甚至使隧道顶部结构暴露,上覆泥沙层厚度减小将使隧道结构整体浮力加大,影响隧道的安全。
针对以上问题,王媛建议,首先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复核,论证江底泥沙层动态变化对隧道安全的影响;其次,根据专家论证,考虑江道稳定工程措施的规划和设计;其三,责成隧道运行单位或委托有关单位,即刻开始对江底地形动态进行相应比例尺的定期监测,以确保隧道通行安全,并为今后南京类似工程安全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王媛曾先后主持完成国家重大和重点研究课题10多项,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四届青年科技奖金奖、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入选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王媛说,南京正在大力建设长江过江通道,目前纬七路过江隧道已基本建成,将于今年5月1日通车;地铁三号线过江段已开始施工,纬三路过江隧道也开工在即,这些工程对南京的经济发展和民生都有重大意义。隧道通车固然可喜,但对南京长江隧道定期进行“安全体检”也不容忽视,要早日提上议事日程。南京过江隧道上的覆泥沙层多处不足10米,少则仅5米左右,且长江南京段河道不稳定,一般存在两股环流甚至三股环流,导致江底“深槽”游弋,这是长江南京段与武汉段的重要差异,更是黄浦江所不能相比的。因此过江隧道的设计和施工必须充分考虑江底环境的动态变化,长江南京段江底地形的垂向变化往往可以达5米以上。当江底深槽移动并进一步刷深时,可能使原设计的上覆泥沙层厚度减小,甚至使隧道顶部结构暴露,上覆泥沙层厚度减小将使隧道结构整体浮力加大,影响隧道的安全。
针对以上问题,王媛建议,首先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复核,论证江底泥沙层动态变化对隧道安全的影响;其次,根据专家论证,考虑江道稳定工程措施的规划和设计;其三,责成隧道运行单位或委托有关单位,即刻开始对江底地形动态进行相应比例尺的定期监测,以确保隧道通行安全,并为今后南京类似工程安全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王媛曾先后主持完成国家重大和重点研究课题10多项,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四届青年科技奖金奖、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入选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