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0日,《新疆日报》发表题为《杨松青用生命谱写水利建设篇章》的文章,悼念毕业于河海大学的水利科技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杨松青。
文章写道,照片里的杨松青正用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满含笑意地望着大家。如果不是在殡仪馆,如果不是亲眼目睹了躺在鲜花丛中的杨松青的遗容,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杨松青的同事及家人朋友谁都不会相信今年才42岁、身体健壮、对地质勘察事业情有独钟的地质专家,会离开大家,离开他挚爱的水利事业和亲人。
4月19日上午,乌市殡仪馆落英缤纷,一片肃穆。由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主持的与杨松青遗体告别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原本空旷、静寂的殡仪馆松鹤厅今日显得格外狭小和拥挤。一副副挽联、一个个花圈,从灵堂伸向屋外,层层叠叠;来自全疆水利水电系统的杨松青的领导与同事、亲朋和好友聚集于此,直至哀乐响起时,仍有一半的人肃立于灵堂外,无论多大的厅,似乎都无法容纳新疆水利水电人对杨松青莫大的哀思。
杨松青生前为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地质专业总工程师、提高待遇高级工程师。就在10天前,杨松青参加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组织的专家考察队,开展叶尔羌河上游河段水电综合踏勘工作。4月11日早晨,考察队一行19人从叶城县出发,前往叶尔羌河上游河段进行踏勘工作,12日进人无人区徒步踏勘。13日考察队人员翻越高程为3600米的达坂时,杨松青身体出现严重不适。14日下午,踏勘人员从原路退至高程约2800米的地带宿营,带队领导立即向相关部门发出呼救,并想方设法从当地请来一名医生进行野外营救治疗,因病情危急,经抢救无效,杨松青于2009年4月15日清晨9时02分,不幸因公殉职。
杨松青1988年7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河海大学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专业,已在新疆的水利水电战线上奋战了21个春秋,他的足迹踏遍了天山南北的崇山峻岭、荒漠高原,每年由他主持、审查、核定的工程项目高达40余项。他参加了大山口电站、阿拉山口引水工程、博斯腾湖东泵站、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喀腊塑克水利枢纽工程、冲乎尔水电站、叶尔羌河流域规划等数百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为新疆的水利事业奉献了一生的精力。曾先后多次荣获水利厅、设计院“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称号。
多年的地质勘察工作,杨松青战胜过无数次的危险,这次却未能幸免于难。噩耗传来,他的母亲与妻子双双昏倒在地。杨松青的母亲在20多年前送走了同样为水利事业献身的丈夫,如今又要送走儿子。杨松青的妻子说什么也不愿相信丈夫因病离开人世。为了拥有适合在野外工作的强健体魄,丈夫20年间从未在冬天里洗过热水澡。杨松青也不会相信,自己会这样离开人间,短暂的生病期间,他笑着宽慰为他担心的队友,说自己曾在和田河上游海拔4400米处感冒,都凯旋而归。
自治区水利厅厅长王世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充满深情地说,杨松青是新疆水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因公殉职,是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水利事业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是因为拥有一批像杨松青这样的水利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