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载文报道河海校友申城治水

  1月27日出版的《新民晚报》发表了一篇以《申城“水牛”话心声,牛年治水使牛劲》为题的特写,介绍了10位属牛的治水人,其中写明毕业院校的2位都是河海校友。
  文章写到,古有大禹治水,今有申城可爱治水人,新春为市民有一个良好的水环境,他们俯首甘为孺子牛。“爱”者,有“珍惜”之意,“爱水”着眼当前,更造福子孙后代。牛年新春佳节,本报特邀10位属牛的治水人,老少“水牛”欢聚一堂共话申城水务。
  “乙丑小水牛”陈艳,保护农村原生态水环境。
  陈艳1985年生,乙丑“牛小妹”,市水利管理处农水科科员。农水科最年轻的“牛小妹”今年24岁,去年7月刚刚从河海大学农业水利专业研究生毕业。小陈来自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进入水利处只有短短半年,中途还调到水闸科实习了3个月,时间不长,但“小水牛”对于新农村水务工作热情四溢。
  “万河整治”是“水牛”们近年来的重头戏,小陈初来乍到,跟“老牛”们去几个区调研过水环境整治工作。在嘉定江桥,看到民工跳进黑臭河道,先挖淤泥再用高压水枪冲,“80后”心里不是滋味;看到整治好的河道水清岸绿,居民们拍手称快,“牛小妹”也跟着开心。小陈借住在闵行,每天上班乘车时会看到或清或浊、或宽或窄的农村河道,她深感肩头责任重大:“我一直在思考城市化进程中该怎样保护农村原生态,特别是水环境……”
  今年是本命年,小陈迫不及待请假2天提前回家,和父母团聚。但她没有忘记上海的水利事业,“听爸爸说我们县城挖了个雁湖,与本地景色水乳交融,我只在电视上看到过,春节可要去实地‘考察交流’。”小陈和同事们有个共识:搞水利不仅要考虑功用,还得契合周围的环境,建闸修渠不能成了新农村脸上的“狗皮膏药”。听说雁湖是专门聘请设计师规划的,小陈表示要去好好取经、带回上海。
   “乙丑牛小妹”黄慧慧,从小爱水学成护水。
  黄慧慧1985年生,乙丑“牛小妹”,青浦区水文勘测队队长助理。“牛小妹”黄慧慧是陈艳的校友,毕业于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专业。小黄来自甘肃,昨天下午记者电话采访时,她乘坐的火车正行至西安境内。“牛小妹”说:“古都西安缺水,我的家乡水比油贵,青浦和上海都带‘水’,我觉得很幸福,应当好好珍惜!”
   2006年7月,小黄进入青浦水文勘测队工作,跟着“老水牛”们走遍当地乡村,提取样本化验水质,也进行水文勘测、防汛防台等各种水文工作。甘肃内陆干旱缺水,小黄从小爱水,考入河海大学后就梦想着有朝一日去水乡。来到青浦,“牛小妹”如鱼得水:河网如织,赏心悦目,学有所用,其愿足矣。
  但令小黄不解的是,这里竟有居民贪图方便,将河道视为天然垃圾桶,简直是对水的亵渎。在甘肃人们敬水爱水,专门建设节水工程储存水,“水是生命之源,是有灵性的,值得任何地方的人爱之惜之”。本命年,“牛小妹”希望做好本职工作----为青浦水体“体检”、“诊治”之余,能唤醒更多人对水的尊重:“‘水泥森林’要有水润泽,新农村建设更盼小河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