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举办海峡两岸水利及海岸工程青年学者交流会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工作方针,增进台湾教育界人士、特别是青年学者对祖国悠久历史、传统文化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的了解,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加强学术交流,经教育部批准,河海大学于2008年12月18-26日举办了海峡两岸水利及海岸工程青年学者交流会。河海大学交通学院海洋学院副院长郑金海教授担任本次会议的召集人。参加这次交流活动的有来自成功大学、中山大学、中兴大学、嘉义大学、高雄海洋科技大学、海洋大学等6所台湾高校的11位学者和16位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河海大学的16位学者和14位博士、硕士研究生。
  19日上午,开幕仪式在河海大学闻天馆举行。我校校长张长宽教授、江苏省台湾办公室石细云副主任、我校副校长严以新教授、副校长朱跃龙教授、校长学科咨询王义刚教授出席开幕式。开幕式上,张长宽校长代表学校致辞;省台办石细云副主任,中国致公党中央副主席、河海大学严以新副校长,成功大学许泰文教授先后作了发言。河海大学副校长朱跃龙教授、成功大学王筱雯助理教授、嘉义大学陈文俊副教授、中兴大学蔡清标教授、高雄海洋科技大学谢志敏助理教授、海洋大学翁文凯副教授、中山大学于嘉顺助理教授对参加会议的7所高校做介绍。此外,举行了客座教授聘请仪式,聘请成功大学许泰文教授为河海大学客座教授、海洋大学董东�Z助理教授为交通学院海洋学院客座副教授。
  开幕式后,河海大学张长宽教授、成功大学高家俊教授、河海大学严以新教授和成功大学许泰文教授分别做了“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水动力环境条件及数值模拟”、“海气象监测与预测”、“大陆港口工程建设新进展”和“海岸与海洋数值模拟进展”的主题报告。其他17位学者、博士、硕士研究生在随后2天内也分别做了学术报告,会上交流气氛很热烈。交流会期间,参加会议的人员还对南京港龙潭港区、京杭大运河施桥船闸、镇江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等进行了技术考察,并且游览了中山陵、明孝陵、瘦西湖、史可法纪念馆、金山、北固山等历史文化风景区。
  本次交流会是在海峡两岸实现“大三通”良好互动后举行的关于水利水运工程科学研究的研讨会,不仅促进了海峡两岸水利及海岸工程领域青年学者和研究生在学术上的交流、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和感情,而且加强了台湾青年一代对祖国大陆在水利、水运工程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所取得巨大成就的了解、增强了对祖国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河海大学与台湾高校在水利及海岸工程领域的交流合作源远流长。1993年,严恺院士作为会议发起人组织了海峡两岸港口及海岸开发研讨会,此后在1995年、1997年和2003年分别在新竹、西安和三亚举行海峡两岸港口及海岸开发研讨会。为了进一步加强两岸间的交流合作,向世界展示海峡两岸在水利及海岸工程领域的科研成果。2002年,河海大学副校长严以新教授、成功大学副校长欧善惠教授和德国Rostock大学的Kohlhase教授共同签署学术交流备忘录,将海峡两岸港口与海岸开发研讨会与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的中德水文与海岸工程学术研讨会合并,确定中德海岸及海洋工程研讨会每两年在德国、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依次召开,2002年、2004年、2006年和2008年分别在Rostock大学、河海大学、成功大学和Darmstadt科技大学举行了四届学术研讨会。2000年以来,河海大学还与成功大学开展经常性的研究生互访活动,分别有18名河海大学和8名成功大学的博硕士研究生在对方进行为期1~4个月的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