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裕兵1982年至1986年就读于河海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毕业后投身西部水电建设事业,现任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地质分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今年“5.12”汶川大地震后,他坚守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多次当面向温家宝总理汇报重灾区地质情况,提出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方案并被采纳,先后获四川省抗震救灾英雄模范、中央企业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施裕兵在报告中说,汶川大地震共形成了104个堰塞湖,其中规模和险情较大的有34个,而极高危险的当属唐家山堰塞湖,其坝高超过100米,上游集水面积3500平方公里,库容达3.2亿立方米,对下游北川、江油、绵阳等城市130多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对此,温家宝总理提出了“安全、科学、快速”的处置指导方针。在水利专家和武警官兵的共同努力下,唐家山堰塞湖于6月7日开始泄洪,6月10日险情解除。
施裕兵说,险情解除后,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委托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全面负责唐家山堰塞湖的后期整治工作。我们对唐家山堰塞坝的地质条件、物质组成和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保留唐家山堰塞湖的方案。经过进一步对唐家山堰塞湖进行堰塞坝的安全性评价、堰塞体形成环境的稳定性研究、堰塞湖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以及堰塞湖防洪安全的复核性研究,我们认为对唐家山堰塞湖进行保留是合理的、可行的。唐家山堰塞湖保留后,可进行水力发电的开发、水利工程的开发、旅游项目的开发、地震景观或遗迹的开发以及其他综合利用或单项开发。(前排右三为施裕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