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开展的“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工作结束,经过地方推荐、同行专家网络评审和会议评审,全国共有100名高等学校教师获奖,我校武清玺教授获此殊荣。
获得“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教师都是长期从事本科教学工作,具有较高学术造诣,注重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高等学校教授,也有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在工学结合、产学合作方面发挥重要带头作用的高素质“双师型”专业教师,他们都是全国高等学校教师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在引领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创新课程教材体系和教学模式、创建合理教学梯队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附武清玺教授简介:
武清玺, 1951年2月生,山东省巨野县人。1977年毕业于河海大学工程力学专业,1989年获得工程力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得水工结构工程博士学位,2001-2002年在加拿大渥太华大学作访问学者,从事随机场及随机有限元方面的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经常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同行专家合作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多年来,武教授从事本科生、研究生的基础课教学和工程力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讲“理论力学”等5门本科生课程(其中2门为英语授课)和“工程结构可靠性”等4门硕士、博士生课程。指导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21名。主编国家级《理论力学》教材3套,出版《结构可靠性分析及随机有限元法》和《力学建模导论》专著2部,发表教学、科研论文78篇。获得国家精品课程奖1项,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团队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水利部教学成果优秀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5项。获得电力部(包括国家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教育部、交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水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4年被评为河海大学教学名师,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教学名师。
获得“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教师都是长期从事本科教学工作,具有较高学术造诣,注重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高等学校教授,也有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在工学结合、产学合作方面发挥重要带头作用的高素质“双师型”专业教师,他们都是全国高等学校教师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在引领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创新课程教材体系和教学模式、创建合理教学梯队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附武清玺教授简介:
武清玺, 1951年2月生,山东省巨野县人。1977年毕业于河海大学工程力学专业,1989年获得工程力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得水工结构工程博士学位,2001-2002年在加拿大渥太华大学作访问学者,从事随机场及随机有限元方面的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经常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同行专家合作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多年来,武教授从事本科生、研究生的基础课教学和工程力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讲“理论力学”等5门本科生课程(其中2门为英语授课)和“工程结构可靠性”等4门硕士、博士生课程。指导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21名。主编国家级《理论力学》教材3套,出版《结构可靠性分析及随机有限元法》和《力学建模导论》专著2部,发表教学、科研论文78篇。获得国家精品课程奖1项,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团队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水利部教学成果优秀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5项。获得电力部(包括国家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教育部、交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水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4年被评为河海大学教学名师,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教学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