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地方瑰宝 传承民间文化

  暑期社会实践中,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和谐社会建设宣传实践服务团”开展了对南京、苏州两地民间曲艺文化情况的调查。
  实践服务团在南京分为两个小分队分别前往雨花台区文化局、夫子庙老街区、湖南路裴家桥社区和南京国防园进行了调查。在雨花台区文化局,同学们通过与文化局领导的交流,初步了解了南京民间戏曲和地方音乐的种类,以及它们的历史与现状;而在夫子庙老街区、裴家桥社区和国防园,同学们则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采访了南京市民,获得了市民们对戏曲的关注程度等相关信息。
  实践服务团在苏州先后走访了苏州昆曲博物馆、苏州光裕书厅、苏州梅竹书苑和苏州昆剧团。在参观苏州昆曲博物馆时,管理人员介绍,随着昆曲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博物馆参观人员的数量日渐增多。博物馆内有不定期的昆曲演出,还开办了昆曲爱好者培训班。同学们参观了博物馆的各个展厅,了解了昆曲的起源、发展和现状,目睹了和昆曲相关的各种物件,还观赏了昆曲演员的现场排练。
  经过数日的实地考察,同学们了解到,一方面南京本地的曲艺文化有着灿烂的过去,种类也不少,比如有南京白局、南京吆喝、高淳阳腔目莲戏等等;另一方面,南京的曲艺在全国并不出名,在南京也是处于受到冷落的窘境,很多土生土长的南京人都不知道南京的地方曲艺,只有少数年纪大一点的老人,知道南京的地方戏曲和音乐,把它们作为平时的一种娱乐消遣去哼唱。采访中还发现黄梅戏、淮剧、扬剧等周边地区的曲种反而比较受南京人的青睐。
  相反在苏州,则是一片本地曲艺文化繁荣向上、蓬勃发展的景象。对比两地地方曲艺的截然不同的现状,同学们在思考和探讨-----大学生是否应该做些什么,来拯救那些正在逐渐消失的曲艺瑰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