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中,土木工程学院“调研银川及其周边经济状况,关注东西部经济和谐发展”实践团队前往宁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调查考察当地的生态发展状况和生态环境的变化。
实践团首先来到宁夏测绘局参观实习,张永红院长带领同学们参观了生态建设数据库,介绍了测绘人员主要从事的工作和测绘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同学们还参观了第二测绘院,学习了地理信息系统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应用知识。通过参观学习,同学们了解到,当前宁夏等西部省份土地沙漠化极为严重,银川市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一是水资源严重短缺;二是空气质量状况令人担忧;三是生态环境脆弱,大气污染、农村垃圾、畜禽粪便的环境污染,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所造成的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曰益突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新的不稳定因素之一。
实践团还来到了宁夏边远的华西村。在各方的支持和村民的努力下,这里的土地利用率由原先的5%上升到85%。同学们观察到,这里的植物既不高大又不茂密,大多贴地生长,枝叶多为针状或较窄小,颜色大都偏黄,但却能在恶劣的生长环境下顽强地生长。同学们结合近几年的资料,对当地的生态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理性地分析。同时,实地考察获得的亲身感受让每一位同学真正明白了生态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所肩负的责任。
商学院“走进西北――探索科学发展观下的水利经济”和“西部水利经济发展模式调查服务”团队则分别赴陕西和甘肃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在陕西,实践团来到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与有关负责人和科技人员进行了座谈与交流;在甘肃,实践团来到甘肃省庆阳市黄河水土保持西峰治理监督局,并深入到西峰局下属的一些基层站点,参观考察了南小河沟这一全国知名的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型以及花果山水库、杨家沟水文观测站、南小河沟气象观测站等典型的水土保持监测治理基地,了解“三道防线”和“四个生态经济带”的综合治理模式,从而对具有黄土高原特色的水利经济发展模式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和深切的感受。同学们还结合课堂所学的知识,对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如何提高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水平,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进行了热烈地探讨。
理学院“陇人行”社会实践团队来到甘肃会宁,调查当地缺水情况和节水措施。同学们深入农村,看到村民们吃的水和用的水都是水窖里积攒下来的雨水。这里的平均年蒸发量是年降雨量的几倍,所以有些农家的水窖已接近干涸了,用水受到很大的限制。他们将在总结中把会宁地区用水情况与兰州市区以及南京市区用水情况相比较,使人们更深刻地了解到缺水地区人民生活的现状,呼吁全社会的人们节约用水,共建节水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