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河海大学多个社会实践团队围绕社会救助问题开展调查和宣传活动,深切感受到社会的进步和政府改善民生的努力。
电气工程学院“社会救助服务现状调查研究”社会实践团队分为兴化和南京两个组,分别走访了兴化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和南京市秦淮区红花街道响水桥新城市子女服务中心。兴化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的“一站式”服务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将有救助职能的民政、社保、工会等9个相互独立的部门集中在一处,以更方便快捷地解决市民的困难,救助中心是他们对外服务的“窗口”。正是这一“窗口”的成立,整合了救助资源,解决了救助分散、救助重复、救助遗漏、救助迟缓等问题,实现了兴化市社会救助的“无缝隙”覆盖。南京市秦淮区红花街道响水桥新城市子女服务中心则主要为帮助外来务工人员解决困难而成立,该地区12000名居民中外来务工人员占近三分之二。服务中心建立了一整套外来务工人员及家庭的联系网,经常与他们联系,了解生活情况和子女教育情况,提供服务,帮助解决困难。
理学院“和谐社会建设”宣传实践服务团来到夫子庙、新街口等南京商业繁华地带进行问卷调查、宣传单派发和以“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具体要求”与“08年北京残奥会”为重点的宣传讲解活动。实践服务团还走访了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从专业角度去了解南京残疾人公用设施的普及程度、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三天的实践活动让队员们认识到,现阶段南京市残疾人公用设施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但仍缺少统一的规划安排,资金投入零散,不少设施建设未达标且维护不到位,公用设施的老旧缺乏令人担忧。
为搭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会、助残帮困、奉献爱心的平台,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感受到来自社会、来自身边最真切的关怀与温暖,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和常州市新北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共同创建了“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助残志愿者服务基地”,首批参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参加了基地挂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