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调水与近期治理后评价综合研究” 项目通过水利部鉴定

  6月10日,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在北京主持召开了“黑河调水与近期治理后评价综合研究”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专家听取了我校唐德善教授的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经鉴定,该成果在同类研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鉴定委员会包括刘昌明院士、汪集�D院士、王浩院士等十多位专家学者。
  专家指出该研究主要创新点:①首次构建水量配置、节水、社会、经济、生态五个系统组成的复杂大系统,对跨三省(自治区)调水及120项水利、生态工程进行后评价综合研究;发展了对流域开展复杂大系统后评价的科学体系,解决了水量配置及一百多项水利、生态工程复杂大系统后评价的理论方法难题。②首次创建XYSEPT模型科学分析计算水量配置效果及正义峡增泄水量;该模型能协调水文情势与社会经济随时间发展之间的变化关系,可考虑多个变量的相互作用,有效地定量分析出正义峡增泄水量效果。③构建树干(枝)解析法研究胡杨、红柳、沙枣、白杨生长量对水量配置的响应规律;通过树干解析分析, 发现地下水位与年轮增长量关系呈ECS曲线规律。④首次创建IAHP-SA-FCA综合评价模型,分析计算了水量配置、生态工程的社会效果;该模型发挥层次分析法和成功度评价法的优点,增强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⑤分析黑河流域近期治理目标的CAS特性,构建CAS复杂适应性系统模型定量评价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为黑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技支撑。我校水电学院副院长李同春教授代表河海大学致辞,感谢参与鉴定的各位专家。
  此项目由唐德善教授主持,历经4年16次深入现场调研分析,组织了多次院士专家咨询研讨会,从而提出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此项目内容之多(既有调水又有120个单项工程的生态、社会、经济、节水等方面的效果评价),范围之广,难度之大,国内外尚未见到如此复杂的大系统综合后评价研究成果。据此,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通过鉴定,该成果在同类研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