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举办《岩石圈地震形成机理研究》的学术报告

  四川汶川发生7.8级地震,牵动了每位师生的心,在积极捐款捐物、抗震救灾的同时,关于地震的形成机理、地震是否可以预测等科学问题也引起了广大师生极大关注。5月15日,我校统战部、科学研究院共同组织了题为《岩石圈地震形成机理研究》的学术报告,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九三学社河海大学委员会主委陈建生教授主讲。九三学社省委组织处处长冯蜀径、九三学社社员、岩土、地质、水文等专业的学生100多人到会听取了报告。
  在报告中,陈教授通过多年来积累的大量的数据和分析佐证了在岩石圈中地壳及其以下存在着沿断裂带发育的“空洞”,阐明了地震的发生的重要原因是上覆岩体塌陷在“空洞”中所造成。陈教授认为印度板块插在了欧亚大陆板块之下,阻断了地幔岩浆对欧亚大陆板块的直接侵入,当欧亚大陆板块中下地壳的温度和压力降低后,上地壳中的地下水入侵到中下地壳的空洞层中,形成垂向对流,将大量的热量带到了地表,形成温泉。中下地壳空洞层的温度降低到超临界态以下时,发生了沉积作用,此时下地壳被沉积的矿物所填充,中地壳发展成为了充满水的低压空隙带,上覆地层一旦发生塌陷,势能转变为动能,最终转变为震动能,地震就是上覆地层塌陷产生的势能不断释放所造成的。对这个复杂的地质物理过程,科学界还知之甚少。地震预报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h及学科广,需要我们加强科学研究,不懈努力,相信这个难题一定能攻破。
  陈教授的报告数据翔实,分析透彻,充满了科学的激情。师生们对陈教授提出的观点十分感兴趣,纷纷举手提问,陈教授一一作了解答,会后同学围着陈教授进行研讨交流。大家说。听了报告很受启发,增加了科学对待地震的理性认识,同学们表示要结合专业加强学习,为祖国和人类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