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首届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发展论坛在京举行,教育部直属的22所具有突出行业背景和显著办学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应邀参会。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出席并发表讲话。我校校长张长宽应邀提交了《加强与行业的契合,促进行业特色高校的持续发展》论文,副校长朱跃龙、发展规划处处长董增川参加了会议。
赵沁平副部长指出,特色型大学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是又快又好培养社会所需专门人才的产物,是发展行业所需共性技术的产物。根据各校历史文化积淀、行业背景不同,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应把握自身发展,多培养具有国际能力的民族行业精英人才;大力开展行业共性技术研究,建立有效的行业产、学、研结合机制和广泛的行业、企业合作网络;把发展优势学科和优化学科布局相结合,做到立行业需求之地,顶国际领先之天。
张校长在所提交的论文中指出,我校自2000年由水利部划转教育部以来,一直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战略,在继续加强与行业契合、为行业服务的同时,不断提高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在分析了新时期加强行业特色高校与行业契合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又着重介绍了河海大学实行的对水利行业的全方位契合战略,就优化行业特色高校与行业的契合的外部环境提出了三点建议,即提升行业特色高校在国家高等教育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建立行业管理部门行业特色高校发展的新机制;鼓励行业系统企事业单位为学校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提供支持。
会议过程中,与会代表围绕我国高教快速发展和体制改革背景下特色型大学如何重新定位,如何继续保持优势和特色,如何更好地为行业服务,如何建立新的发展道路和模式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代表建议,应把大力扶持特色型大学的发展纳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战略,建立针对特色型大学的科学评价体系,营造适合特色型大学发展的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对于坚持走特色化道路的学校给予更多的政策性支持,建设一个和谐发展、更加有效的高教框架体系,使特色型大学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赵沁平副部长指出,特色型大学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是又快又好培养社会所需专门人才的产物,是发展行业所需共性技术的产物。根据各校历史文化积淀、行业背景不同,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应把握自身发展,多培养具有国际能力的民族行业精英人才;大力开展行业共性技术研究,建立有效的行业产、学、研结合机制和广泛的行业、企业合作网络;把发展优势学科和优化学科布局相结合,做到立行业需求之地,顶国际领先之天。
张校长在所提交的论文中指出,我校自2000年由水利部划转教育部以来,一直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战略,在继续加强与行业契合、为行业服务的同时,不断提高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在分析了新时期加强行业特色高校与行业契合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又着重介绍了河海大学实行的对水利行业的全方位契合战略,就优化行业特色高校与行业的契合的外部环境提出了三点建议,即提升行业特色高校在国家高等教育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建立行业管理部门行业特色高校发展的新机制;鼓励行业系统企事业单位为学校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提供支持。
会议过程中,与会代表围绕我国高教快速发展和体制改革背景下特色型大学如何重新定位,如何继续保持优势和特色,如何更好地为行业服务,如何建立新的发展道路和模式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代表建议,应把大力扶持特色型大学的发展纳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战略,建立针对特色型大学的科学评价体系,营造适合特色型大学发展的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对于坚持走特色化道路的学校给予更多的政策性支持,建设一个和谐发展、更加有效的高教框架体系,使特色型大学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