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参加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产学研结合工作会议

  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产学研结合工作会议于6月27日在广州召开,河海大学党委书记林萍华、副校长严以新率团参加会议,作了题为《发挥特色优势,促进广东经济发展》的会议交流,并组织五个项目参加了会议组织的展览活动,分别是:王瑚的“高效复合微生物系列制剂”,李国维的“滑动式智能侧斜仪”,束一鸣的“热熔整体式塑料排水带”,舒大兴的“三防指挥系统-信息采集系统”,倪福生的“河湖航道疏浚装备与疏浚技术开发平台”。
  河海大学从1993年起就与广东省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了一系列以基础建设和工业服务为主的联合研究和开发,为广东经济发展基础环境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河海大学服务广东经济发展目标主要集中在水利、交通、环境等三大领域,而这些领域正是学校最具特色和实力的领域。自1993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广东省科研项目994项,经费达14328万元,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上千亿元。主要标志性科研成果有: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广东核电站港口和取排水口布置方案的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的“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建设技术与管理”、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汕汾高速公路苦干边坡及挡土墙稳定性评价及防治研究”以及“珠江口陆源污染对伶仃洋近海水域水质和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等。
  河海大学服务广东的另一个方面是人才培养。仅2001年以来,就为广东培养各类专业人才1500余人,其中本科生559人,硕、博士227人,工程硕士147人,工商管理硕士(MBA)13人,为行业培训专业人才600余人次。除了为广东培养人才外,河海大学长期驻扎或经常来往广东的专家和专业人员,近五年来每年达500人次,与河海大学合作研究的广东地方专业人员每年达800人次。
  河海大学将于近期依托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中心、水文水资源和水利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一批省部级工程中心和实验室,申报省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在水文水资源、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交通工程、航运及海洋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水利工程、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新材料、经济管理等方面进行研发和人才培养,推进产业化进程,为广东的进一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