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为世界第一斜拉桥做贡献

  6月18日上午,举世瞩目的世界第一斜拉索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顺利合龙,实现全线贯通。苏通大桥拥有四项“世界之最”:最大主跨----1088米;最高桥塔----300.4米;最长拉索----577米;最深基础----120米。在这四项“世界之最”中,基础无疑又是最重要、最关键之处,因为大桥上所产生的所有重量和力量都要由桥面经拉索传递到塔身,再加上万千吨的自重最后全部压向基础。在基础建设过程中还要面临复杂的气候、水文、地质、通航条件的挑战,而担负苏通大桥地基基础稳定与安全监测重任的正是来自河海大学的教授、专家们。
  苏通大桥所处位置江面宽阔,水深流急,主塔墩处水深超过30米;一年中有半年风力在6级以上;江面日均通过船只2700多艘,基础施工难度可想而知。河海大学的专家们自2003年参加大桥建设以来,不畏艰难,大胆创新,为这座代表世界建桥水平、被列为江苏省基础设施建设头号工程的大桥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苏通大桥建设指挥部召开的苏通大桥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河海大学被授予“苏通大桥科技创新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河海大学索塔地基基础稳定与安全监测专题组被授予“苏通大桥科技创新工作先进班组”称号,陈志坚教授被授予“苏通大桥科技创新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朱俊高教授、殷宗泽教授和王俊杰博士撰写的论文《苏通大桥主桥墩超长桩群桩基础的工作性能》被评选为优秀论文。在众多参与苏通大桥建设及科技攻关的单位中,河海大学是唯一囊括四个奖项的单位。
  河海大学曾参与了江阴长江大桥、润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和三桥的建设,并被江苏省委、省政府授予“南京第二长江大桥建设有功单位”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