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紫金山上迎来了一批特殊的人群,他们是南京市聪灵贴心老人之家的20名聋哑人以及河海大学的志愿者。聋哑人无法说话,他们用行动呵护着美丽的紫金山,但没想到的是,他们的义举在赢得了市民交口称赞的同时,竟然还遭到一些不守公德的市民的言语侮辱。
随着紫金山环境越来越好,山上“野道”的数量也越来越多。顺着天文台上去,一路上记者注意到,每隔不到5米,一旁山体上就会出现一条野道,歪歪斜斜地从密林深处延伸过来。
为了让这些树木不再遭到破坏,河海大学志愿者配合聋哑老人,在天文台路两侧的野道口劝说游客从官道登山。老人们由于无法用语言交流,他们在每个野道口,一直用手语向来往的游客宣传走野道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在一个很大的野道入口,一名聋人老奶奶,看到想要爬野道的年轻人便打起手势,表示走野道不仅破坏环境还非常危险。看到游人不解的表情,一旁的河海大学志愿者赶紧当起了翻译,明白聋人老奶奶满脸大汗仍在努力宣传时,不少游人纷纷放弃走野道的打算,重新踏上官方登山道。
虽然很多游客听从了聋哑老人和大学生志愿者的劝说,选择从官道爬山,但也有部分游客对志愿者的劝说置之不理,硬是从野道爬山。在一条下山的野道口,发生了令志愿者心寒的一幕:一位中年妇女,竟然对着聋哑老人破口大骂。
河海大学曹同学委屈地告诉记者,当时她正和聋哑老人孙玉霞站在一条野道口劝说游客从官道下山。老人打着手势,“请从官道走。”曹同学把孙玉霞的手语翻译了出来。
“我每天都从这里爬山的。”其中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妇女看了她们一眼,继续走。看到野道附近的植被已被踩得不成样子,曹同学再次劝说他们不要从野道下山。听到这话后,那位中年妇女看了看她们,脸上先是尴尬,继而骂了句“神经病!”听到这话后,曹同学愣住了,而等她反应过来后,中年妇女竟然又骂了她一句:“白痴!”
孙玉霞老人通过手语翻译告诉记者,虽然她听不到对方说些什么,但她能从对方的表情上读懂她肯定是在骂人,“太令人伤心了!”
昨天,另一队志愿者的任务依然是捡起山道上的垃圾。面对各种垃圾,聋哑老人非常认真仔细,沿途连石板里的烟头都不放过,甚至连山体斜坡上的各种垃圾都想尽办法一一捡起来。
今年66岁的唐作欢老人,自从上山之后便闷头捡垃圾,在一个弯道处,山坡外的垃圾非常多。看到之后,他身手矫健地跨过护栏,这可把旁边河海大学的志愿者吓了一跳,一名男生也立即跟着跳了下去,帮助老人将山坡上更远的垃圾捡拾起来。忙碌了五六分钟,花花绿绿的山坡顿时显得清爽了很多。
由于队员中大半是老人,年龄最大的有68岁,到了紫金山天文台后,老人们已是汗流浃背,纷纷坐在台阶上休息,但他们却全都表示下次还想参加保护紫金山的活动。。
河海大学志愿者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不仅自身经受了锻炼,更是从聋哑老人虽然不能言语但热心公益事业的行为中使自己的思想得到升华,同时也希望市民们能多一些公德之心,少一些谩骂和不文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