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江苏省科技厅在南京组织并主持召开了我校“势能增氧生态床”项目的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会由省科技厅科技成果与技术市场处王建华副处长主持,河海大学副校长严以新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河海大学科技处副处长许卓明教授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华祖林教授列席了会议。鉴定委员会主任为南京林业大学张齐生院士,委员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和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们听取了项目组汇报,实地察看了示范工程和实体模型,仔细审阅了有关资料,并进行了认真质疑和讨论。
鉴定委员会认为:我校陈鸣钊教授领衔的课题组经长期研究和改进,将水利科学和环境科学有机融合,开发成功“势能增氧生态床(势能增氧生物膜滤床)”新工艺,这是一种利用可用势能或水泵提升形成的势能、通过虹吸排水并产生水位变化进行大气复氧的水处理方法。该技术节能效果明显,符合循环经济理念,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现实意义。其主要创新点是:①利用势能,通过虹吸管的虹吸作用及其产生的滤床水位变化实现水和生物膜的大气复氧;②增氧生态床为多浅层结构,其填料分布合理、不易堵塞、运行可靠、操作简便、能耗低。
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富有创新性,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技术已在南京腊梅食品厂、上海市东南模板厂、北京陶然亭公园等多项工程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鉴定委员会建议进一步加快该成果的推广应用。
鉴定委员会认为:我校陈鸣钊教授领衔的课题组经长期研究和改进,将水利科学和环境科学有机融合,开发成功“势能增氧生态床(势能增氧生物膜滤床)”新工艺,这是一种利用可用势能或水泵提升形成的势能、通过虹吸排水并产生水位变化进行大气复氧的水处理方法。该技术节能效果明显,符合循环经济理念,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现实意义。其主要创新点是:①利用势能,通过虹吸管的虹吸作用及其产生的滤床水位变化实现水和生物膜的大气复氧;②增氧生态床为多浅层结构,其填料分布合理、不易堵塞、运行可靠、操作简便、能耗低。
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富有创新性,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技术已在南京腊梅食品厂、上海市东南模板厂、北京陶然亭公园等多项工程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鉴定委员会建议进一步加快该成果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