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新闻回顾之二――河海大学不断强化服务意识 积极推进校务公开

  河海大学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将服务管理理念贯穿校务公开全过程,通过找准服务切入点、畅通服务渠道、构建服务平台、强化服务监督等措施,不断增强校务公开的针对性、公开性、民主性和实效性。2005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校务公开先进单位。
  一、找准服务切入点,提高校务公开的针对性。为抓好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学校找准校务公开服务的切入点,做好“四个结合”,强调“突出四点”。即结合学校建设目标和实践,突出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十一五”发展规划、学校征地等事关改革发展的重大事项等改革发展的“着力点”;结合教职工权益保障,突出住房、工资、福利、晋升、考核、招生、就业等师生关注的“兴奋点”;结合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突出大宗物资采购情况、财务收支情况、基本建设情况、机关作风建设等廉政建设的“关键点”;结合学校科学管理,突出选聘任免干部、重大决策监督等民主监督的“难点”。
  二、畅通服务渠道,提高校务公开的透明度。一是充分发挥学校教代会主渠道的作用。教代会设专门工作委员会,逐步普及院(系)二级教代会制度,形成上下贯通的网络格局,已有7个单位建立二级教代会;成立教职工大病医疗互助会,两年来共资助96名教工,资助金额近28万元。二是根据不同时期中心工作,成立各类领导小组,将校务工作环节置于“阳光”下。如成立了“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组、财经工作领导小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211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本科评估筹备工作委员会等。三是利用学校布告栏、校领导信箱、公示信箱、举报信箱、校报、橱窗、广播等媒介开展校务公开工作;加大推进电子校务建设,开通办公自动化系统,公布学校规章制度、办事流程、文件资料、议事规程等,及时发布和反馈学校及各部门工作信息。目前,全校各学院和近90%的职能部门在校园网开通了网站。四是努力探索对外服务渠道,向社会公开学校办学情况,特别是收费、招生、招聘、就业情况,让社会了解学校实际情况。
  三、构建服务平台,提高校务公开的民主性。一是构建比较完善的制度服务平台。学校出台了近百个规章制度,规范各方面管理工作。如《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行政办事流程指南》等,公开议事内容,增强工作透明度;《基建工程材料、设备采购办法》等,严格招标采购监督,每年学校大宗物资采购资金可节约20-30%;《任前公示暂行办法》等,公开干部选聘全过程,保证干部队伍素质;《挂牌服务制》、《首问负责制》等,改变机关作风,提高管理效能;《师生申诉制度》、《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报告制度》等,保障师生权益。二是构建学校与师生民主对话的沟通平台。通过校情发布、校务通气会、中层干部会、教职工大会、学生大会、座谈会等各层次会议以及校领导接待日、学生接待日、新闻发布等多种形式,与师生交流对话,及时了解师生的意见与建议。三是构建师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互动平台。坚持重大决策公开,让广大教职工参与讨论和决策;重大财务公开,让教职工参与管理与监督;热点问题公开,使广大教职工参与管理、建言议事。学校还成立了由一些资深教授组成的校务咨询委员会,不断完善重大决策咨询制度。
  四、强化服务监督,提高校务公开的实效性。校务公开监督小组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和评估,抓好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计划的落实;充分发挥校长办公室协调优势,综合协调有关部门及时公开校务,收集和反馈师生对公开校务的意见和建议。对各类先进、评奖、考核、职称、招标等事关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情,做到事先公告、事后公示,让师生参与监督全过程。同时,学校坚持实行事后评议,让教职工和学生对学校管理的办事结果进行评议,对学校规章制度、行政措施、部门职责和办事程序进行修正。学校还对各单位校务公开工作进行考核奖励,对校务公开中反映出的问题,把整改措施和执行效果落实到单位和个人;明确校务公开所涉及到的人员及业务部门的相应责任和工作纪律,并把对待校务公开的态度和群众满意的程度作为评价和奖惩机关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