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副省长仇和到河海大学调研水环境治理

  12月22日,江苏省副省长仇和率省政府办公厅、环保厅、建设厅、水利厅、科技厅等部门负责人来到河海大学,就如何对水环境问题开展综合治理,早日实现绿色江苏、生态江苏的发展目标,与学校有关专家进行了交流。校党委书记林萍华教授向仇和副省长一行汇报了学校有关水环境研究的学科建设情况,重点介绍了近几年学校主持开展的苏州市和镇江市水环境治理及示范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以及在南京、张家港、泰兴、昆山、江阴等地进行的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陈鸣钊教授向仇和副省长详细介绍了他历经10余年,潜心研究、积极推广的“污水处理势能增氧生态床法”科研成果。
  仇和副省长对河海大学在综合治理水环境问题上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对如何更好地发挥河海大学在对水的认识、水的利用、水的治理、水的文化等方面具有的人才优势、学科优势、研究优势,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汇报和交流会后,仇和副省长一行驱车来到陈鸣钊教授在秦淮河建立的污水处理示范现场,实地考察了陈鸣钊教授的研究成果,并在现场召开办公会,指示有关部门对该科研成果认真研究,从资金和推广等方面给予支持。

资料:“污水处理势能增氧生态床法”是采取污水被抽到高处再层层流下时,经过生态床的层层卵石并形成水膜,使得空气和水的接触面增大,得以大量交换氧气;水中氧气增多之后,好氧微生物有了生存条件,就会附着在卵石的粗糙表面逐渐形成菌群,利用这些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可以吸附、消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氨氮等无机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去年10月陈教授曾自筹12万元在白鹭洲公园做了个样板工程,日处理能力为120立方米。根据南京市城市排水监测站和秦淮区环保局监测站的数据表明,经过这一方法处理后的河水,水质由原先的五类水上升到了接近三类水,已经比较清澈,符合饮用水源地标准。陈教授建议在秦淮河上建生态河床,根据他的计算,将这种方法运用在白鹭洲连通内秦淮河工程上,建立一个日处理能力为5000立方米的生态河床,整个工程造价约800万元。由于利用了势能转化增氧,“生态床”正常运行费用只有水泵的电费,按每度电0.6元来算,处理一立方米的水连0.1元都不到,一年下来不到20万元,与引水冲洗每循环一次就要10多万元相比已是相当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