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十一五”规划研讨班圆满结束

  元月16号上午,在圆满地完成了既定的各项议程后,“十一五”规划研讨班在江宁校区会议中心结束。校长张长宽对2006年学校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校党委副书记郑大俊作了总结讲话,校党委副书记陈德奎主持了会议,研讨班十个组分别汇报了各组的讨论情况。
  郑书记指出,通过三天的学习和研讨,我校“十一五”规划研讨班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次研讨班呈现出五个特点:一是认识统一,形成共识。与会同志认为要精心制定好“十一五”规划,使其成为学校下一个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二是时机选择较好,本次研讨班是在全国学习中央“十一五”规划的背景下,在完成“十五”各项建设任务的前提下,在全国各高校编制“十一五”规划的大潮下进行的;三是目标比较明确,这次研讨班主题就是学校的“十一五”规划,从报告的设计到讨论的主题都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四是主题报告精彩,这次研讨班班共有四个专题报告,既有校长书记的,也有校外专家的,既有理论的深度,也有实践的广度,既有深入的思考,也有可操作的经验,为我们研讨和制定“十一五”规划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五是精力比较集中,这次研讨班集中在江宁校区进行,各方面的干扰也比较少,人员、时间、效果落实都比较好。
  郑书记在讲话中对研讨过程中的主要观点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对做好“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明确要求。郑书记要求大家要充分认识规划的重要意义,“十一五”规划是学校今后五年发展的大纲,是学校总定位、总思路、总的愿景。规划站得要高、眼界要宽,要有特色,要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还要立足全局,突出重点,规划编制的工作要立足全局,立足全局并不意味着面面俱到,而是要在全面推进各项事业的同时,着重抓住几个主要环节,在若干重点领域取得跨越式的发展和里程碑式的突破。在谈到如何进一步开展规划编制的工作时,郑书记指出,首先要在研讨班讨论的基础上,继续按照专项深入研究,要明确分工,认真开展工作,在近期拿出实实在在的成果;其次,要进一步完善规划体系,界定清楚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学院部门规划的内涵和定位,完善规划编制的协调衔接机制;第三,要设计规划编制的流程,如如何发动大家广泛的参与,如何进行论证,如何评估调整等等。
  张长宽校长对2006年学校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张校长强调,要以规划“十一五”发展为起点,全面做好各项工作。张校长指出,2006年重点工作是:“十一五”规划工作,研究生院评估验收,“211工程”建设,国家级科研基地建设,贯彻国家科技大会精神和清产核资工作。具体说,2006年一要做好发展规划工作。做好“十一五”规划所规定的2006年应启动和完成的工作;二要做好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工作。完成“十五”“211工程”建设任务,启动“十一五”“211工程”论证、申报工作,适应新形势做好新一轮重点学科申报、建设工作,进一步落实文科工作会议精神,建设好研究生培养基地,做好研究生院评估验收工作,启动学制改革试点,着手硕士学位点培养能力评估工作,继续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加强学风建设;三要做好队伍建设工作。着力推进团队建设(包括让新进教师、年轻教师融入团队,发挥作用);四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做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工作,按计划推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推进招生、培养、就业的联动改革(推进专业改造等);五要做好科研与产业工作。组织申报“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国家、部、省“十一五”规划项目),加强各级科研基地的建设工作,包括国家级基地建设、部省级基地建设、校级基地建设(实验室管理),进一步调整科研政策,进一步加强科研规范管理,做好产业改制工作;六要做好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工作。做好已有国际合作教育项目,积极发展新的,加强国际合作科研平台建设,发展留学生教育。进一步做好合作发展委员会工作、校友会工作、筹资工作;七要做好条件建设及其他工作,做好清产核资工作。探索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的改革方案,加强经费管理,保证基本建设工作的进度与质量;八要做好常州校区工作。
  会上,学科建设组、人才培养组、科技与产业组、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组、队伍建设组、信息化与现代教育技术组、校园建设组、内部管理组、党建与精神文明规划组和条件保障组分别汇报了各组的讨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