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包括河流自身的发展规律、人类活动和河流演变的相互影响、我国河流的状况和问题、必须正确处理人与河流的关系四个部分。钱正英院士指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河流开发的力度越来越大,对河流资源的索取越来越多。但是,在河流对人类贡献越来越大的同时,也引发了河流自身和周边环境的一系列问题,甚至影响到河流的基本功能和永续利用。为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人与河流和谐发展。
钱正英院士从河流的形成和发展、河流的自然功能、河流的基本特征阐释了河流自身的发展规律。 她指出人类开发利用土地,并利用河水发展灌溉、航运、发电、城乡供水等各种功能,从而改变了河流的本来面貌。河流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具有较强的抵御干扰能力,但如果干扰超过它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其自然功能也将不可逆转地逐渐退化,最终将影响甚至威胁人的生存和发展。
我国河流开发的历史久远,新中国成立以来,为适应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开发利用和改造河流。对河流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也带来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水质严重污染,下游河湖干涸,洪灾威胁依然严重,近海海域的生态系统退化。这些问题已经直接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并将危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报告认为,目前,我国河流的开发正面临着一个关键时刻。从总体上必须坚持“人与河流和谐发展”。正确处理人与河流的关系,需要研究并处理好总体要求和区别对待;合理配置水资源,保证河流的生态和环境需水;在规划设计和水利管理的各个层面上落实河流的生态和环境用水等问题。
钱正英院士的学术报告高屋建瓴,既有理论上的深刻感悟,也有实践中的升华提炼,给了与会者很大的帮助和启发。报告所体现出的严谨的治学风范让师生们深深为之折服,提出的“人与河流和谐共处”的理念是对河流的研究在认识上的突破,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