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全面报道我校“百团行动”服务基层水利纪实

  12月16日,中国教育报以《彰显特色发挥优势 服务基层水利建设――河海大学开展“百团行动”纪实》为题,对我校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组织开展“百团行动”服务基层水利建设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报道。全文如下:

                 彰显特色发挥优势 服务基层水利建设
                 ――河海大学开展“百团行动”纪实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中央一号文件如是开篇。“水利”一跃成为2011年全社会普遍关注和热议的话题,水利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空前凸显,标志着水利发展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乘着中央一号文件的春风,河海大学充分发挥水利特色和优势,积极务实地组织了数百支由教授、博士为主组成的服务团,深入基层水利部门、工程现场和田间地头,提供技术咨询、科技攻关、政策研究、职工培训等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于是,一场送知识、送人才、送服务下乡的“百团行动”拉开了大幕。

               “送知识下乡”―――为基层水利培养人才
  多年来,河海大学为助力基层水利事业发展,首先就是送知识下乡,尤其是“百团行动”的顺利开展,为基层水利单位培养了更多人才。
  利用自身优势,河海大学积极帮助基层水利单位开展领导干部和普通职工教育培训数十次。“百团行动”开展后,河海大学举办了淮安市水利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河北省水务(水利)局长培训班、海委海河下游管理局领导干部培训班等,培训内容涉及《中央、省委一号文件解读》《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战略思考》、《水利规划前期工作》、《水利工程建设的新技术、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等,为工作在基层水利一线的广大干部和职工送去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除了在校园里开班授课,河海大学还把培训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今年5月,河海大学“百团行动”为楚州水利系统举办了基层职工专业技术培训,把中央一号文件解读,大、中、小型泵站基础知识及运行管理,泵站机电设备常见故障及检修和自动化控制及监控基础知识,涵闸、电气设备基础知识及运行维护等知识送到了基层一线。
  此外,学校通过推进“百团行动”等方式大力开展实践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百团行动”中来,使得更多的学生了解、关注基层水利,在基层的工作和实践中学习、成长、成才。暑假期间学校还组织了500多支团队、1.4万余名学生深入全国各地水利基层,针对一线农田水利建设、病险水库加固、水环境污染、水利人才需求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河海大学还与地方院校开展基层水利人才合作培养。在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海大学函授站挂牌并招收了第一批新生,由河海大学定期选派教师上门授课。一位参加培训的新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一直说:“真是做梦也想不到,我们还能赶上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刘建明院长说:“希望与河海大学进行广泛合作,依托河海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四川水利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河海大学充分发挥水利特色高校培养基层水利人才的主阵地作用,陆续和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和贵阳勘测设计院、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共建了研究生培养基地;为全国水利普查举办了26期国家级和省级培训班,培训8200余人,参与主编7本培训教材,被国务院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授予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国家级培训“突出贡献单位”奖。

               “送科技下乡”―――为基层水利提供咨询服务
  水利事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科技也不可或缺。除了人才培养,河海大学“百团行动”还“送科技下乡”,为基层水利提供技术、政策咨询成了一项重要内容。
  2011年2月24日,“百团行动”计划开始实施。首批专家服务团由校领导带队,组成了由水文水资源、农田水利、经济管理及规划等学科的博士生导师和教授以及相关专业的博士研究参与的服务团,深入江苏各地开展科技服务。随后,先有18个团赴江苏多个市县基层水利单位开展服务,后有数百服务团远赴甘肃、宁夏、贵州、广西、新疆等全国各地,为基层水利送去了科技支持。截至目前,“百团行动”共开展科技咨询600多次,针对基层水利单位反映的建设中的一些问题补短板促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镇江市基层水利单位反映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科技含量相对较低,科技对水利发展的贡献率不高,水利工程中科学管理和精准调度也相对薄弱”问题,服务团建议加强科学研究与实际水利建设的结合,将先进的、适用的、效益显著的科技成果迅速地推广到水利建设中,尽快提高水利各项工作的现代化程度。
  针对南通市基层水利单位反映的“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先天条件差、后续投入不足,现阶段农田水利的发展依然面临固有建筑物标准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需求急需升级改造的问题,服务团建议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和管理,集中实施小型灌区节水技术改造工程,推广小型灌溉泵站自动化智能控制工程,加强农业灌溉用水水质监测,实施以露地经济作物喷灌、大棚高效农业滴灌为主要内容的节水灌溉工程等。
  2011年6月,由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组织的“百团行动”广西团,对广西水利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重点围绕广西的农田水利建设、防洪抗旱体系建设、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管理体制建设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针对当地水利建设存在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滞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立项难、运行难、管理难,水利建设中的科技含量相对较低等问题和困难,调研团与一些市县在科学研究、政策咨询等方面提出了初步设想,力求充分利用学校的智力资源,协助基层水利部门进行人才队伍的培养,加强科学研究与实际水利建设的结合,将先进的科技成果迅速推广到水利建设中。
  2011年7月,河海大学“百团行动”江西鄱阳团,调研了江西省人口最多的大县―――鄱阳县的水利状况,针对鄱阳县水利发展仍然面临的水利工程建设等级低,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灌溉水利用系数低等问题,服务团从实际出发,从健全水利规划制度、健全水务管理体制、健全水利投资机制等方面提供了咨询服务。
  2011年8月,“百团行动”调研组远赴甘肃省武威市及民勤县和凉州区,深入田间地头、水利(水务)与治沙工程现场及农民用水者协会,对当地水利建设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实地调研。针对武威市水利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及农村饮用水安全等问题,提出了“建立稳定长效的水利建设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水权配置与交易机制,实施‘虚拟水’交易战略,完善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科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创新制度,规范用水取水行为,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科技开发,完善农村饮水安全监测体系,不断开展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新课题研究”等建议。
  近日,水利部人力资源研究院和水利政策法制研究与培训中心相继在河海大学成立,使得河海大学科技服务基层水利建设的步子越迈越大,也越迈越坚实。
          
               “送服务下乡”―――为基层水利办实事
  送知识、送科技,做的都是长远文章,对于基层水利亟待解决的问题,河海大学又着眼当前送服务下乡,为基层水利送去了实惠。
  今春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江西鄱阳湖地区更是遭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干旱,不仅对农、渔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对湖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旱情牵动着亿万民众的心,也牵动着河海大学三万余名师生的心。作为以水利为特色的全国重点高校,河海大学会聚了一大批水利工程、水灾害防治及水生态修复等学科的专家、学者,也肩负着为百姓解忧的社会责任。旱情发生后,河海大学迅速组织成立2011年抗旱救灾专家工作组,帮助解决突发的干旱问题。2011年6月2日,工作组首批成员在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农业水利工程专家、博士生导师彭世彰教授率领下出征,前往江西省鄱阳湖地区进行灾情调研、抗旱科技咨询和应急处置以及对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灾后水利建设等领域提供技术指导。随后不久,河海大学2011年抗旱救灾专家工作组第二批和第三批成员,也先后前往旱情同样严重的湖南省洞庭湖地区和湖北省洪湖地区参与抗旱救灾斗争。
  水利工程移民问题是重庆基层水利事业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2011年8月,河海大学成立由公共管理学院组成的“百团行动”重庆团,对重庆市水利单位进行了调研。服务团在与重庆市水利局相关部门座谈交流后,专门成立了移民调研组,赶赴重庆市奉节县进行深入调研。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移民研究中心,是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等国家有关部委有关移民和社会评价法规与管理重要咨询机构,是国内最重要的移民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基地,也是中国与国际社会移民领域合作与交流的桥梁和主要组织者。移民调研组与奉节县移民局水利局相关部门就奉节县水利工程移民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举措以及与河海大学的合作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座谈和交流。双方还就三峡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和移民干部培训等事宜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调研组还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访谈了典型的移民户家庭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调研活动,双方就下一步合作交流的方向达成一致共识,为双方的进一步合作与交流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浙江永康,由河海大学环境学院组成的“百团行动”调研组深入到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农村饮用水工程、生态型小流域工程、中小型水库千库保安工程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当地水利的信息化水平不高,既没有水利相关网站及办公平台相关数据库建设几乎为零,相关网络安全保障措施也非常薄弱。针对当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调研组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学校还与当地水利局还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免费为有关水利单位制作相关网站及办公平台,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资源,帮助培训基层水利工作者,为当地水利设施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当地水利部门职工说:“河海大学的帮助真的很实惠。”
  此外,河海大学还与广东省水利厅贵州省水利厅等多个地方水利管理部门就深入开展“百团行动”开展了多项合作与宿迁、淮安等地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服务团每到一处都受到了当地政府、基层水利工作者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
  从2011年2月24日“百团行动”计划开始实施至今,河海大学共组织了600多个调研服务团,分赴包括江苏在内的所有省份自治区和直辖市开展调研,有万余名师生参加,完成调研报告600多份,编印简报50多期―――从中央一号文件,到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再到亿万中国百姓,河海大学主动请命于国家,服务于基层,承载机遇责任,滋润沃土良田,为中央一号文件实施的开局交上了一份务实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