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大篇幅报道我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7月28日,《扬子晚报》以《河海大学10学子为秦淮河22个排水口“体检》为题,对我校环境院“赴南京市调查内秦淮河中段雨污水管错接混接实践”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进行了大篇幅报道,同时,《江苏教育电视台》、《南京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也进行了电视报道,引起广泛关注。现原文转载如下: 

               河海大学10学子为秦淮河22个排水口“体检”  
  梅雨天上周刚刚告别南京城,当我们还在围观城中各处壮观的“海景”时,很多市民注意到秦淮河水却变得越发浑浊,关注到这一情况的就有河海大学的学生。该校环境学院的10名学生从7月12日到27日,通过半个月的“排查”发现,秦淮河内河中段22个排水口中有7个出现雨水、污水不能分流的情况,其中有4个雨水口错接或混接。昨日上午,调查小组来到南京中兴新村小区,同学们现场打开了下水道井盖,发现米黄色、半透明的污水从一根蓝色的雨水管道中流了出来。

               雨污不分流 天不下雨,雨水管道流污水
  河海大学本部就位于秦淮河附近,每到下雨,同学们发现清凉门大桥下的河水就会变得浑浊,特别脏,为了弄清楚原因,7月12日,当南京城仍旧浸泡在雨水中时,河海大学环境学院09级的10位同学就开始了对秦淮河内河中段所有的22个排水口的勘查工作。
  在逐一调查中,他们发现22个排水口中有7个不能发挥限制污水的作用,其中4处出现雨水口、污水口错接、混接的情况;3个截流式合流制设施无法满足分流要求。
  带队的陈怀民同学告诉记者,4处雨水口错接、混接的情况分别出现在张公桥、文津桥、中山南路和四象桥等地。为了进一步证实前期调查结果,昨日上午,调查小组来到位于张公桥的中兴新村小区里,陈怀民和他的同学现场打开了一个下水道井盖。井盖一打开,一股刺鼻的恶臭味就扑鼻而来。米黄色、半透明的污水从一根蓝色的雨水管道中流出,水量时大时小,同时还伴有固体垃圾,这些污水本该流进污水处理厂进行净化,现在却直接通过下水道排入秦淮河内河中。根据设计,雨水管道是城市疏导雨水的专用管道,“只要天上不下雨,雨水管道中就不可能也不应该有水流出。”小组指导老师、河海大学环境学院冯骞博士向记者解释说,雨污分流,是一种排水体制,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各用一条管道输送,进行排放或后续处理的排污方式。雨水、污水各走各的道。出现“天上不下雨,雨水管里流出污水”的情况,冯骞博士认为,主要是雨污分流设施不够完善,加上很多人缺乏雨污分流的知识,分不清哪根是雨水管道,哪根是污水管道。“希望有关部门在完善设施的同时,能够向大家普及相关知识,进行指导。”冯骞说。

               截流不截污 设施破损,根本挡不住污水
  除了雨水管道混接、错接,河海大学的学生们还在中山南路、四象桥等地方发现了截留式合流制设施出现了破损。截流式合流制,是雨污分流的主要方式之一,即在进水厂前设置截流干管,当雨量小时,雨水和污水都进入水处理厂,当降雨量大时,超出水厂处理负荷的雨水通过截流干管直接溢入河中排走。经过调查,河海大学的同学们发现,在秦淮河内河中段的22个出水口中,有10 个采用“截流式合流制”结构,其中三处存在溢流口破损或溢流堰高度不够问题,这就导致大量混合着污水的雨水没有流进污水处理厂,而是直接流进秦淮河中。
  昨天也是河海大学的学生们进行水质抽样的最后一天。10名学生分为两组,分别在张公桥、四象桥两处监测水质。从27日上午7时至28日上午7时,每隔一小时就从排水口抽取近500毫升的水作为样本,晚上12时以后,每两个小时进行一次抽样。这些水体样本被带回河海大学的实验室里化验,以对比休息日和工作日里水质的不同情况,结果会在一周后出炉。
  一下雨秦淮河水质就变差,冯骞认为,主要原因是内河的污染,学生们的调查证实了这个观点。他介绍说,一般.河道水的污染有两个主要来源:内源污染与外源污染。“前者主要指河底淤泥释放的污染物,而有关部门定期会进行清污治理,所以总体上对秦淮河水质影响不大。”冯骞说。河道水的外源污染,主要包括生活、生产污水以及流入河中的雨水。冯骞认为,由于雨污分流系统不能发挥作用,导致了秦淮河内河受到污染。下雨时,雨水“裹挟”着地表的泥沙流人河道中,再加上一些生活、生产污水从雨水管道“偷渡”到河道中。梅雨期间,南京城区里积水过多,秦淮河内河不得不开闸放水,把积水排放到秦淮河外河中,受污染的内河水就这样弄脏了整条秦淮河。

               主管部门回应:五年内完善全市雨污分流系统 
  对于河海大学学生的调查,南京市环境综合指挥部秋处长说:“这可能是孩子们的一种误解,因为,我市在秦淮河一线的雨污分流工程尚未结束。所以,部分地区雨水、污水无法分流。”他表示,参加调查的“学生很有社会责任感”,希望邀请他们到指挥部来做客,能与他们进一步交流。
  秋处长介绍说,南京城有两大水系:南边秦淮河,北边金川河。目前,雨污分流工程的重点在金川河一线,秦淮河一带的工程尚未结束。“雨污分流是一个系统工程,很难在短时间里看到效果,”他说, “只有全市各地的工程都建设完毕,构成一个系统,市民们才能感受到效果。”秋处长表示,5年内会完善全市的雨污分流系统。
  据了解,雨污分流工程主要就是一个环保工程,是把居民生活污水集中起来,进行集中处理。雨污分流能促进排水。第一,把污水雨水分离,使得原有的雨水管道的空间得以增大,提高排水能力。第二,这次雨污分流实施过程中,加大了对居民小区和小巷雨水管的清理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