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上下喜庆建党90周年的日子里,河海大学运用多种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并隆重召开了庆祝大会,对2010--2011年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党支部进行了表彰。在回顾党的光辉历史、感悟伟大历程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传承伟大精神,努力实现河海大学跨越发展。
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岁月。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充满挑战的和平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贞如玉,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和社会进步的潮头。抚今追昔,我们深深缅怀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已故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深怀念用鲜血染红党旗的千千万万党的优秀儿女。他们的光辉业绩彪炳史册,他们的伟大精神光照千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断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伴随着我们党的前进步伐,河海大学也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奋进之路。据党史资料记载,1925年初,南京城内成立了最早的党的支部,当时只有6名党员,其中就有曹锐、严绍彭两名河海的学生;在“五四”运动和“五卅”运动中,“河海”师生成为南京学界反帝爱国斗争的旗帜和先锋,曾被称为“红帽子大学”。汹涌澎湃的大革命洪流促进了师生的思想觉悟,“河海”涌现了许多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先进青年,既有汪胡桢,须恺等水利专家和学术权威,成为发展我国水利事业的中坚,还哺育了一批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我党在相当长时期的重要领导人张闻天同志就是在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学习期间,接触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南京及江苏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五四”运动后他离校走上革命道路,由新文化运动的热情战士逐步成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之后,无论是含英咀华之“华水”时期,还是蓬勃兴盛的“新河海”时期,河海大学广大师生员工都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走过了坚实而豪迈的光辉历程。河海大学的厚重,不仅在于为国家建设和发展所作的巨大贡献,而且在于已经形成的优良办学传统、独特人文精神和深厚文化底蕴。学校每一次发展战略的确立,每一次历史性的跨越,每一次河海精神的升华,都铭刻着全体河海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足迹;都凝结着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教职员工的智慧、心血和汗水;都昭示着河海人虽历经考验而报国之志永存的激情与豪迈。
牢记党的历史才会更加珍惜现在,传承伟大精神才能更好开创未来。“十二五”时期,我校处于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建设高水平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需要我们牢记肩负的历史使命,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讲话精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入总结了我们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课题,全面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对我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全体党员干部、师生员工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把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要坚持以改革作为学校发展动力,主动寻找和善于抓住各种发展机遇。站在历史的交替点,学校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对行业特色高校建设与发展的支持,为学校的发展路径确立了基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为学校进一步提高科学研究和人才建设水平提供了指导;《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为学校特色发展指明了方向。经济发展与水、能源等资源短缺的矛盾,人类活动与全球气候等环境恶化的相互影响等问题,以及我国水利事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课题,为学校更好地强化特色和发展优势提供了机遇;江苏省“两个率先”战略和沿海开发国家战略的加快实施,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校长期办学实践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所积蓄的自我革新自我发展的潜能,为学校进一步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与活力。
要坚持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构建和谐宽松、团结奋进的校园文化环境。文化是学校办学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体现,是竞争力、凝聚力、发展力的关键要素。学校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理论阵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水情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切实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进”工作,增强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积极倡导河海整体利益高于局部和个人利益的价值导向,传承“献身、求实、负责”的水利精神、弘扬“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的校训,切实为学校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各级党组织高度注重凝聚力建设,着力推动学校内部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全面地反映各种群体的利益诉求,同心同德、共同奋斗,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个层面,涌现出一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优秀群体和个人。
要以创先争优为工作主线,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要立足本职争当先锋,以推动学校事业科学发展为目标创先争优。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全面阐述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四项要求,明确指出了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我们要准确把握学校发挥行业优势、服务国家水利事业发展的历史责任,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贯彻落实学校“十二五”规划紧密结合,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实施“百团行动”服务基层水利建设融为一体,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共同推进。要推进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以构建先进性长效机制创先争优。创先争优,重在实践,贵在实践,成于实践。我们要在开展公开承诺、领导点评、党员先锋岗创建等教育实践活动基础上,把创先争优感性认识理论化,成功经验系统化,具体做法制度化,努力构建目标明确、组织完备、运行有序的创先争优长效机制,丰富学校新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内涵。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辉煌永载史册,重任依然在肩。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这一代河海人手中,我们相信,只要在党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特色强校、和谐兴校、质量立校、人才名校、环境美校、道德荣校”的发展方略,全体师生一定会谱写出“高水平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崭新篇章,描绘出“水利特色、世界一流”的更新更美画卷!
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岁月。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充满挑战的和平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贞如玉,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和社会进步的潮头。抚今追昔,我们深深缅怀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已故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深怀念用鲜血染红党旗的千千万万党的优秀儿女。他们的光辉业绩彪炳史册,他们的伟大精神光照千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断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伴随着我们党的前进步伐,河海大学也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奋进之路。据党史资料记载,1925年初,南京城内成立了最早的党的支部,当时只有6名党员,其中就有曹锐、严绍彭两名河海的学生;在“五四”运动和“五卅”运动中,“河海”师生成为南京学界反帝爱国斗争的旗帜和先锋,曾被称为“红帽子大学”。汹涌澎湃的大革命洪流促进了师生的思想觉悟,“河海”涌现了许多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先进青年,既有汪胡桢,须恺等水利专家和学术权威,成为发展我国水利事业的中坚,还哺育了一批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我党在相当长时期的重要领导人张闻天同志就是在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学习期间,接触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南京及江苏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五四”运动后他离校走上革命道路,由新文化运动的热情战士逐步成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之后,无论是含英咀华之“华水”时期,还是蓬勃兴盛的“新河海”时期,河海大学广大师生员工都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走过了坚实而豪迈的光辉历程。河海大学的厚重,不仅在于为国家建设和发展所作的巨大贡献,而且在于已经形成的优良办学传统、独特人文精神和深厚文化底蕴。学校每一次发展战略的确立,每一次历史性的跨越,每一次河海精神的升华,都铭刻着全体河海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足迹;都凝结着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教职员工的智慧、心血和汗水;都昭示着河海人虽历经考验而报国之志永存的激情与豪迈。
牢记党的历史才会更加珍惜现在,传承伟大精神才能更好开创未来。“十二五”时期,我校处于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建设高水平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需要我们牢记肩负的历史使命,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讲话精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入总结了我们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课题,全面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对我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全体党员干部、师生员工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把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要坚持以改革作为学校发展动力,主动寻找和善于抓住各种发展机遇。站在历史的交替点,学校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对行业特色高校建设与发展的支持,为学校的发展路径确立了基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为学校进一步提高科学研究和人才建设水平提供了指导;《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为学校特色发展指明了方向。经济发展与水、能源等资源短缺的矛盾,人类活动与全球气候等环境恶化的相互影响等问题,以及我国水利事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课题,为学校更好地强化特色和发展优势提供了机遇;江苏省“两个率先”战略和沿海开发国家战略的加快实施,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校长期办学实践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所积蓄的自我革新自我发展的潜能,为学校进一步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与活力。
要坚持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构建和谐宽松、团结奋进的校园文化环境。文化是学校办学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体现,是竞争力、凝聚力、发展力的关键要素。学校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理论阵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水情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切实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进”工作,增强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积极倡导河海整体利益高于局部和个人利益的价值导向,传承“献身、求实、负责”的水利精神、弘扬“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的校训,切实为学校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各级党组织高度注重凝聚力建设,着力推动学校内部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全面地反映各种群体的利益诉求,同心同德、共同奋斗,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个层面,涌现出一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优秀群体和个人。
要以创先争优为工作主线,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要立足本职争当先锋,以推动学校事业科学发展为目标创先争优。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全面阐述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四项要求,明确指出了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我们要准确把握学校发挥行业优势、服务国家水利事业发展的历史责任,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贯彻落实学校“十二五”规划紧密结合,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实施“百团行动”服务基层水利建设融为一体,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共同推进。要推进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以构建先进性长效机制创先争优。创先争优,重在实践,贵在实践,成于实践。我们要在开展公开承诺、领导点评、党员先锋岗创建等教育实践活动基础上,把创先争优感性认识理论化,成功经验系统化,具体做法制度化,努力构建目标明确、组织完备、运行有序的创先争优长效机制,丰富学校新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内涵。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辉煌永载史册,重任依然在肩。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这一代河海人手中,我们相信,只要在党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特色强校、和谐兴校、质量立校、人才名校、环境美校、道德荣校”的发展方略,全体师生一定会谱写出“高水平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崭新篇章,描绘出“水利特色、世界一流”的更新更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