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水稻田发展举足轻重。为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对水稻田发展的制约,黑龙江省大规模推广河海大学水稻控制灌溉技术。
2004年,黑龙江开始与河海大学彭世彰教授合作开展将其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移植北方的试验研究,2009年取得适合寒地特点的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成果。以彭世彰教授等组成的课题组围绕“水稻节水灌溉理论及调控模式”,从水分调控的生理生态响应机理、水稻需水过程、稻田节水灌溉的环境效应等方面,开展了长期深入的试验研究,建立了水稻水肥调控技术指标体系,形成了节水高效、控污减排的水稻灌溉水肥调控模式,丰富和发展了水稻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水稻种植中的两个大问题:一是提高了水的利用率,二是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及质量。
此项技术使得黑龙江水稻田灌溉定额从每亩400至500立方米下降到300立方米,每亩节水100至200立方米,降低油、电成本20元,而且抗倒伏、抗病害,每亩增产30公斤,增收50元。2010年,黑龙江省组织人大常委视察时,对该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黑龙江省计划在2011年推广水稻节水控制灌溉面积150万亩,实现年节水2.1亿立方米;“十二五”期间推广1000万亩,五年共节水37.8亿立方米,足够哈尔滨市居民饮用14年;计划到2020年全省推广3500万亩,占总面积的80%,实现年节水50亿立方米,增收节支将达数十亿元。
2004年,黑龙江开始与河海大学彭世彰教授合作开展将其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移植北方的试验研究,2009年取得适合寒地特点的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成果。以彭世彰教授等组成的课题组围绕“水稻节水灌溉理论及调控模式”,从水分调控的生理生态响应机理、水稻需水过程、稻田节水灌溉的环境效应等方面,开展了长期深入的试验研究,建立了水稻水肥调控技术指标体系,形成了节水高效、控污减排的水稻灌溉水肥调控模式,丰富和发展了水稻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水稻种植中的两个大问题:一是提高了水的利用率,二是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及质量。
此项技术使得黑龙江水稻田灌溉定额从每亩400至500立方米下降到300立方米,每亩节水100至200立方米,降低油、电成本20元,而且抗倒伏、抗病害,每亩增产30公斤,增收50元。2010年,黑龙江省组织人大常委视察时,对该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黑龙江省计划在2011年推广水稻节水控制灌溉面积150万亩,实现年节水2.1亿立方米;“十二五”期间推广1000万亩,五年共节水37.8亿立方米,足够哈尔滨市居民饮用14年;计划到2020年全省推广3500万亩,占总面积的80%,实现年节水50亿立方米,增收节支将达数十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