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至5日,河海大学抗旱救灾专家工作组第二批成员深入洞庭湖流域,对当地旱情进行实地考察,对抗旱和有可能出现的旱涝急转情况进行指导。
五月份以来,洞庭湖流域遭遇持续旱情,湖区水体面积较往年缩小了近六成,虽然日前遇强降雨,但旱情仍未解除。专家组考察了洞庭湖和部分主要河流的蓄水情况,并与湖南省防洪抗旱指挥办公室、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以及有关市县水利部门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了广泛交流,分析了干旱形成的原因,旱情发展,三峡水库补水对旱情的影响,以及抗旱应急水源的规划与建设等情况,并就抗旱应急措施进行了研讨。
针对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形成的原因和旱情的特点,专家组提出,抗击洞庭湖流域类似干旱的关键是提高雨洪资源利用能力和合理配置与调度江、河、湖、库水资源。专家组建议当地水利部门切实加强抗旱应急水源的规划与建设,着力提高旱灾监测、评估、预测预警、应急响应技术与能力。
同时,针对当前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的旱涝急转现象,专家组提醒有关部门要特别关注山洪泥石流的发生,及时拆除河道内临时修建的拦蓄水工程,对病险水利工程实施严密监控,确保安全度汛。根据考察期间收集的丰富的洞庭湖流域旱情和水情的一手资料,专家组将在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撰写考察报告,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
第二批专家组成员由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副院长李琼芳教授、郝振纯教授、薛联青教授、水文水资源学院博士生安贵阳和商学院博士生许玲燕组成。
此前,河海大学2011年抗旱救灾专家工作组首批成员已前往江西省鄱阳湖地区进行灾情调研、抗旱科技咨询和应急处置以及对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和灾后水利建设等领域提供技术指导。第三批成员也将前往湖北省洪湖地区进行调研和技术指导。
五月份以来,洞庭湖流域遭遇持续旱情,湖区水体面积较往年缩小了近六成,虽然日前遇强降雨,但旱情仍未解除。专家组考察了洞庭湖和部分主要河流的蓄水情况,并与湖南省防洪抗旱指挥办公室、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以及有关市县水利部门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了广泛交流,分析了干旱形成的原因,旱情发展,三峡水库补水对旱情的影响,以及抗旱应急水源的规划与建设等情况,并就抗旱应急措施进行了研讨。
针对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形成的原因和旱情的特点,专家组提出,抗击洞庭湖流域类似干旱的关键是提高雨洪资源利用能力和合理配置与调度江、河、湖、库水资源。专家组建议当地水利部门切实加强抗旱应急水源的规划与建设,着力提高旱灾监测、评估、预测预警、应急响应技术与能力。
同时,针对当前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的旱涝急转现象,专家组提醒有关部门要特别关注山洪泥石流的发生,及时拆除河道内临时修建的拦蓄水工程,对病险水利工程实施严密监控,确保安全度汛。根据考察期间收集的丰富的洞庭湖流域旱情和水情的一手资料,专家组将在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撰写考察报告,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
第二批专家组成员由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副院长李琼芳教授、郝振纯教授、薛联青教授、水文水资源学院博士生安贵阳和商学院博士生许玲燕组成。
此前,河海大学2011年抗旱救灾专家工作组首批成员已前往江西省鄱阳湖地区进行灾情调研、抗旱科技咨询和应急处置以及对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和灾后水利建设等领域提供技术指导。第三批成员也将前往湖北省洪湖地区进行调研和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