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简报》编发我校朱岳明同志先进事迹

  5月26日,《教育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简报》第811期以《河海大学教师朱岳明恪尽职守献身教育》为题编发了我校朱岳明同志的先进事迹。自学校党委做出向朱岳明同志学习的决定以来,《中国教育报》、《中国水利报》、新华网、江苏新华报业网、中国教育宣传网等主流媒体都大篇幅报道了朱岳明同志先进事迹。江苏省委统战部专门致函学校党委,高度评价我校开展的向朱岳明同志学习活动。
  教育部简报全文如下:
  朱岳明是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3月因病逝世。20多年来,他坚持教书育人,先后承担了7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指导培养了30名博士生、近70名硕士生,用生命践行了一心为教、甘于奉献的铮铮誓言。
  多年来,朱岳明教授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严格要求和真诚关心。他教学生踏实刻苦,独立思考;他教学生学海无涯,学无止境;他教学生艰苦朴素,敦厚朴实。每当学生遇到学习的困难时,他都鼓励大家:“每个人的智商相差无几,只要勤奋,只要倍加付出,就有可能做出成绩。”他总是把学生的学业放在第一位,常常凌晨一两点还在指导学生,经他修改过的学生论文,总是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注解,细致到每一个标点符号。他常对学生说,“追求是不能停滞的,科研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他指导的许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仅带去了技术,也带去了新理念,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均得到用人单位的称赞。在他的学生面临就业选择时,朱岳明教授总是鼓励他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基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实现人生价值。他对学生说:“只有能吃苦,耐得住寂寞,才能学到真本领。”
  2006年3月,朱岳明教授被确诊为鼻咽癌晚期,医生判定他仅有6个月的生命。但他以乐观豁达的心态与病魔抗争,继续耕耘在教书育人的第一线,申请项目、下工地、指导研究生……工作比以前更加紧凑。他说:“我这门技术还有许多地方需要,但我的时间不多了,如果可以的话,真想让它应用得更广。”患病的四年间,他与病魔争夺时间,坚持教学科研,常常忘记了自己是个病人。2009年硕士论文答辩前,他召集学生一个个地听取、检查、提问论文中的问题,从中午一直到凌晨3点,等结束后他才意识到自己连晚饭都没吃。学生给他发的邮件,不管多晚,即使到深夜一两点的时候,他也会认真回复。去世的三天前,他连坐起来都很困难,但仍然给学生回复了长达两千余字的邮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学生。他不止一次地对学生说:“希望你们快点成长起来,要尽快进步。”学院领导去医院看望朱岳明教授时,他反复嘱托的是自己所指导的研究生以后的学业问题。弥留之际,他还不忘叮嘱妻子把家里的自行车送给学生们用。
  朱岳明教授的真心付出赢得了学生们的深深爱戴。朱岳明教授去世后,他的学生连夜从全国各地赶来送别。日前,河海大学在全校开展了向朱岳明教授的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