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董石麟教授应邀到我校作学术报告。副校长徐卫亚教授到会并致欢迎词,200多名相关学科师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土木与交通学院院长刘汉龙教授主持。
董石麟院士的报告题目为“空间结构的发展历史创新、形式分类与实践应用”。报告会上,董石麟院士介绍了空间结构的发展历史,将空间结构的发展划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根据刚性单元(板壳单元、梁单元和杆单元)和柔性单元(索单元、膜单元)的不同组合形式,将目前国内外的空间结构分为38种类型。结合鸟巢、水立方、中国大剧院、上海世博园等典型工程图片,对拱式穹顶空间结构、钢筋混凝土薄壳空间结构、网架网壳等网格空间、悬索空间结构、气承式充气膜空间结构、索穹顶结构以及弦支结构体系等7种空间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总结了目前空间结构快速发展的原因。
此次报告会是“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院士专家系列学术报告会”的首场报告,旨在进一步加强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建设。
董石麟院士和夫人一行还参观了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结构工程实验室。
董石麟院士在我校访问期间,我校党委书记朱拓教授还亲切会见了董石麟院士,并感谢董石麟院士对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的指导和关心。
董石麟院士的报告题目为“空间结构的发展历史创新、形式分类与实践应用”。报告会上,董石麟院士介绍了空间结构的发展历史,将空间结构的发展划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根据刚性单元(板壳单元、梁单元和杆单元)和柔性单元(索单元、膜单元)的不同组合形式,将目前国内外的空间结构分为38种类型。结合鸟巢、水立方、中国大剧院、上海世博园等典型工程图片,对拱式穹顶空间结构、钢筋混凝土薄壳空间结构、网架网壳等网格空间、悬索空间结构、气承式充气膜空间结构、索穹顶结构以及弦支结构体系等7种空间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总结了目前空间结构快速发展的原因。
此次报告会是“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院士专家系列学术报告会”的首场报告,旨在进一步加强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建设。
董石麟院士和夫人一行还参观了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结构工程实验室。
董石麟院士在我校访问期间,我校党委书记朱拓教授还亲切会见了董石麟院士,并感谢董石麟院士对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的指导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