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水利部原副部长索丽生教授出席了第16届亚太地区国际水利学会(IAHR-APD)暨第3届水工水力学国际研讨会(IAHR-ISHS),并在会上作了题为“中国水资源与水电发展之路”的报告,报告主要围绕我国发展水利水电的原因、制约因素、发展之路以及可预测的趋势四个方面展开。
为什么我国还要发展水利水电?索教授针对我国国情总结了四个原因:一是我国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需要调蓄、节水、输水;二是人口众多、城市密布、财产集中,但防洪能力低下,需要防控工程;三是水能资源总量丰富、开发不足,且时、空分布不匀,需要调蓄、输电;四是能源结构不合理,资源短缺,污染严重,亟需发展清洁能源和电力。
不过,我国在发展水利水电的过程中,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那些制约自身发展的因素,比如,在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会占用和破坏许多良田,也面临着移民安置的问题,同时会对生态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有些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会导致河流形态发生变化,使河道断流、泥沙淤积,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退化,更有甚者,还会引发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所以,我们应该认真谋划如何走好水利水电发展之路。
索教授指出,首先,我们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做好战略规划,使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其承载能力相适应,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做到人水和谐,河流健康。其次,以人为本,做好移民安置工作,要把移民和扶贫有机结合,并且做好立法和监督工作,加强体制机制的创新。最后,要加大力度,改进工程规划设计运行管理 。
虽然我国目前的水利水电发展水平尚不及发达国家,但是,今后的15-20年是我国水利水电发展的良好机遇期,我们要不失时机地调整战略,如水利水电行业规模的调整。主要任务应由资源的开发、利用转向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重心应由“工程”转为“资源”;同时,组织机构、人才队伍、知识结构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中国水利工作者幸运无比,因为适逢水利水电发展的良好机遇期;同时,中国水利工作者艰难无比,因为要肩负水利建设和生态保护两副重担。”在报告结束的时候,索教授如是说。
为什么我国还要发展水利水电?索教授针对我国国情总结了四个原因:一是我国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需要调蓄、节水、输水;二是人口众多、城市密布、财产集中,但防洪能力低下,需要防控工程;三是水能资源总量丰富、开发不足,且时、空分布不匀,需要调蓄、输电;四是能源结构不合理,资源短缺,污染严重,亟需发展清洁能源和电力。
不过,我国在发展水利水电的过程中,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那些制约自身发展的因素,比如,在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会占用和破坏许多良田,也面临着移民安置的问题,同时会对生态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有些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会导致河流形态发生变化,使河道断流、泥沙淤积,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退化,更有甚者,还会引发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所以,我们应该认真谋划如何走好水利水电发展之路。
索教授指出,首先,我们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做好战略规划,使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其承载能力相适应,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做到人水和谐,河流健康。其次,以人为本,做好移民安置工作,要把移民和扶贫有机结合,并且做好立法和监督工作,加强体制机制的创新。最后,要加大力度,改进工程规划设计运行管理 。
虽然我国目前的水利水电发展水平尚不及发达国家,但是,今后的15-20年是我国水利水电发展的良好机遇期,我们要不失时机地调整战略,如水利水电行业规模的调整。主要任务应由资源的开发、利用转向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重心应由“工程”转为“资源”;同时,组织机构、人才队伍、知识结构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中国水利工作者幸运无比,因为适逢水利水电发展的良好机遇期;同时,中国水利工作者艰难无比,因为要肩负水利建设和生态保护两副重担。”在报告结束的时候,索教授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