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中涌动着阵阵暖流

  9月5日,是河海大学2008级本科新生的报到日,学校对做好接待和注册工作,确保新生特别是经济困难学生、地震灾区学生顺利入学作了认真准备和精心安排。
  据悉,河海大学由于面向全国招生且中西部的招生名额较多,因此在18000余名本科生中,贫困生占25%以上,特困生占12%左右,每年的资助经费总额达2000万元。为确保经济困难新生、地震灾区新生顺利入学、安心学习、愉快生活,减轻新生以及家长的后顾之忧,学校在暑假中对做好新生资助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对经济困难的新生,可减免全部或部分费用并发放洗漱用品、电话卡和生活费;推出十大温馨举措迎接26名灾区新生,主要内容有辅导员提前与灾区新生取得联系,每人提供500元左右到校路费;赠送“爱心大礼包”,包括日常生活用品、床上用品、人身保险和电话卡等,保证新生一到校就能及时入住并与家里取得联系;免交全部学费和住宿费,直至本科毕业;提供生活补助以及勤工助学岗位,开展心理辅导;每年提供500元左右的返乡路费,使他们能及时了解家庭、家乡的重建情况,感受亲情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等。
  5日早晨,淅淅沥沥的秋雨已有丝丝凉意,但新生报到现场却涌动着阵阵暖流,这暖流来自学校和师生,也来自新生和家长。校领导全部来到报到现场,检查工作,看望慰问来自各地的新生;各学院都设立了接待点,数百名志愿者热情地为学弟学妹们服务;学校设立了“绿色通道”现场工作点,凡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正常足额交费的新生和汶川地震重灾延考区新生均可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报到手续。
  在“绿色通道”处,来自地震灾区的魏亚在辅导员的陪同下办好了报到及相关手续。魏亚的家在绵阳三台县刘营镇,高考中以592分的高分被河海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以第一志愿录取,这位没有出过远门、身高仅1米5的女孩独自一人坐了30多个小时的火车来到了南京。她说:“家里经济困难,父母下岗,房屋在地震中严重开裂。但学校对我们考虑、照顾得很周到,录取后就与我取得了联系,得知我将比报到日提前一天到南京后,专门派两位学姐到火车站来接我。4日上午到学校后就先安排我住下,带我吃饭、参观校园,向我介绍资助政策,让我安心学习,真的非常感激、非常高兴!”
  学校关爱困难新生和灾区新生,学生及家长也表现出很高的思想境界。至5日中午,在已报到的12名灾区新生中,已有水利水电工程学院的匡涛、公共管理学院的胥鉴霖等多名学生及家长主动向学校要求交费,他们以朴实的语言恳切地表示,家里虽有困难但自己能克服解决,感谢学校对灾区新生免收学费和住宿费的关怀,请把减免学费的机会留给更困难的同学。
  上苍似乎也被感动,雨停云散,阳光洒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