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扫描

  我国疏浚业历史悠久,百年来的发展一路沧桑。当代国内疏浚市场需求巨大,技术向工程应用转化紧迫。当前我国应用的大型疏浚设备还一定程度上依赖进口,疏浚关键技术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制约了疏浚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疏浚业的深入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经教育部正式批准,疏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开始立项建设,立项建设负责人是机电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倪福生教授。2007年11月29日,疏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挂牌仪式在校区隆重举行,标志着河海大学疏浚学科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实验室的建设目标
  为了满足我国疏浚工程市场需要,发挥依托单位的多学科综合优势和共建单位的工程资源优势,实验室提出了建设目标:研究疏浚工程中的物理本质和机理问题,成为疏浚原创性技术的研发者;研究实验平台范围内各类原创技术的应用效果,成为新技术应用的先期实践者;研究面向产品级应用的疏浚关键机具产品及疏浚工艺单元技术,成为国内疏浚关键机具、疏浚工艺等研究的主要承担者;研究面向疏浚工程级应用的工程措施和保障技术,成为疏浚工程实用技术的主要提供者;研究、探索和实践疏浚理论和技术的工程转化途径,成为技术与市场之间的有效转化者,使本工程中心成为疏浚工程领域有核心技术特色、转化效率高、示范作用明显的工程技术原发地、聚集地和成果转化枢纽。除此之外,形成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工程化验证环境和对科技成果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工程评估的能力;建成技术创新开发与系统集成队伍;形成不断创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也被当作实验室的建设任务。
                基地建设计划周期及科学研究
  疏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计划在两年的建设周期内,有计划分步骤地实现建设目标,总体上分两步走,第一步,建立内部运行机制,在第一年建设期内,购买完善物理实验设备,完成设备的配套和衔接,新增研发和成果转化用房,形成实验研发支撑系统,配置好研发人力资源;第二步,确立整体运行机制,在第二年建设期内,整合依托单位和合作单位各项资源,确立技术转化重点方向和工程实施重点,形成按照市场化模式运作的具有完善功能的工程技术平台。工程中心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向:疏浚工艺及仿真技术、疏浚关键设备机具研究开发、疏浚工程耐磨材料研究、疏浚土有益利用研究、疏浚与港口航道整治。
  疏浚学科在“十五”期间经历了艰难的初期创业,自主设计研制了315kW疏浚泥泵及泥沙输送实验台、水下土壤多功能切削实验台,基本具备了实验硬件平台,初步完成了大型综合疏浚实验室的建设,填补了国内空白。315kW大型泥泵疏浚泥泵与泥沙输送实验系统的建成为疏浚泥泵及其它固液两相流泵、泥沙及其它固体物料输送技术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主要体现在:大型疏浚泥泵及其它固液两相流泵的能量特性、磨损特性、汽蚀特性研究,高效耐磨疏浚泥泵开发;泥沙及其它固体物料的高浓度、长距离输送工艺开发;固液两相流泵、固体物体输送管道的耐磨材料研究开发,等等。该实验平台已承接国家、省部纵向项目和国有大型疏浚企业的横向委托开发项目,成果已应用于疏浚生产实践。近年来,实验室承担了水利部“948”计划等纵向横向科研项目,科研经费总量达1000多万元。
                   中荷国际合作
  研究中心通过中荷水利教育与科研合作项目(1999-2003),进一步密切了河海大学疏浚学科与荷兰DELFT大学疏浚学科的合作关系,使河海大学疏浚学科始终瞄准国际前沿。
  中荷水利教育与科研合作项目(英文简称China-DC/WRE )是中荷两国政府关于水利工程与管理领域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的合作项目。该项目共有六个专题,其中疏浚技术是其中的第五专题,旨在促进河海大学疏浚技术新兴学科的发展,推动疏浚技术学科与机械工程、水利土木、港口航道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在疏浚专业建设、疏浚科学研究、为中国疏浚业提供服务等方面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本专题具体由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和荷兰代尔夫特科技大学疏浚技术实验室负责执行。
  多年来,河海大学疏浚中心与荷兰DELFT大学密切合作,专门从事河湖疏浚工程及相关技术研究,并取得若干创新成果。成果的应用领域是:湖泊、水库及城乡河道清淤疏浚综合整治工程。关键技术和创新点、技术指标是,针对不同河道、湖泊、水库的泥沙淤积、污染特点、清淤疏浚整治的综合要求(特别是环境保护要求)等,进行水域地形测量、污染水体淤泥的物理化学检验分析,结合当地文化、社会现状和发展,制定清淤疏浚综合治理的策略,提出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技术路线和实施工艺方案。
  目前,河海大学和荷兰DELFT大学已形成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多名教师赴荷进修学习,有力地推动了河海大学的疏浚教育与研究。
  疏浚实验室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常州校区的学术地位和科研水平。工程中心将成为我国疏浚领域核心技术的研发基地、成果转化基地、示范基地,推动行业科技进步。疏浚技术是保证水利工程、水运交通、环境建设、土地资源再造乃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工程手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努力推进我国疏浚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契合了时代背景的一项重要任务。而疏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将成为我国疏浚领域技术研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推动我国疏浚技术走在世界先进水平的前列创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