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举办索丽生博导讲座

  11月1日,水利部原副部长、河海大学博士生导师索丽生教授博导讲座在河海大学举行,索丽生教授作了题为《学习水利史,拓展治水路》的学术报告。
  索丽生教授的报告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认识客观规律,揭示事物特点。他以青海湖“衰老”、洞庭湖治理、怒江移民为例,说明只有顺应客观规律,抓住特点因势利导,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二是借鉴历史经验,指导当今工作。他指出,对都江堰、赣州福寿沟等光辉典范要保护、学习、弘扬;对丽江三眼井、节水古民居等古朴民俗要发掘、传承、借鉴;对福州蝙蝠洲、马鞍山丹阳湖湖泊湿地围垦等沉痛教训要思索、警示、铭记。三是融合历史文化,提高工程品位。他对水利工程要做到保障水安全、开发水功能、营造水景观、保护水生态、融合水文化进行了阐述,如都江堰文化是“活”的世界文化遗产,融合和谐理念、工程技术、管理体制于一身,汇集景观、民俗、宗教、建筑等文化于一体;以及苏州盘门的古今水利一脉相承,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相得益彰;绍兴护城河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工程完美结合等。他最后强调指出,学习水利史对认识客观规律、了解事物特点、汲取经验教训、指导当今实践、融合历史文化、提升工程品位大有好处,有利于开阔认知眼界,拓宽治水思路。因此,研究和学习水利史,发掘和保护水利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古代治水经验,也是水利工作者的光荣职责。
  索丽生教授的报告旁征博引,谈古论今,结合实际,贴近生活,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