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湖南永州局部地区遭大暴雨袭击,一时溪河陡涨、洪水泛滥。蓝山水文站迎来了建站以来最大洪水,一楼器材室进水近1米。上午11时左右,正当站里职工为测洪工作紧张忙碌的时候,一个熟悉的身影令他们精神为之一振-----那是一大早从市里搭车赶来增援的市水文局勘测科科长何江波。
水慢慢往下退,在何江波的指导下,测洪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当水退到第3根水尺中部的时候,他们发现,第四根水尺桩不见了,可能被洪水冲走。这时,天已经黑了下来,尽管水还有1米多深,流速也很大,但是按规范规定,当晚必须打下临时水尺桩,否则直观水位无法观测。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何江波,盯着缆道房架空在河中的支桩看了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把搪瓷板钉在支柱上。
一番准备之后,水文站勘测工黄建湘小心地下水了,水没到了他的胸部,他摸着柱子,放好搪瓷板,正准备钉的时候,一个浪打来,他晃了一下,手中的水尺就被冲走了。怕黄建湘出意外,何江波急忙把黄建湘叫上了岸,自己二话没说跳下了水,迎着没胸的水流,他摸索着走到支柱边放好搪瓷板,再用铁丝把搪瓷板绑好,然后“砰砰砰”钉起钉子来。在水里钉钉子,看不见也不好使劲,何况是在水泥支柱上钉钉子,更要费一番功夫。何江波在滚滚浊浪中浸泡了近1个小时,才把水尺钉好,这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钟了。第二天早晨,他又赶在8点钟观测之前,冒着大雨测好了临时水尺的高程。
在何江波为党的水文事业无私奉献的20多个春秋中,这只是一个普通的片段,却同样记载着他对党的水文事业的无限忠诚。今年5月28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湖南省代表会议上,何江波光荣地当选为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这,是党给予一名党员的最高荣誉。
执著
1981年12月,高中毕业的何江波顶父亲的职被安排到道县豪福水文站工作,从此,便与水文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基层水文站,他一干就是25年。从进站的第一天起,何江波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他顶烈日,经风雨,熬黑夜,仅仅用了短短的一年时间,就基本掌握了水文测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规范要求,由一个门外汉成为一名比较熟悉本职工作的水文勘测工。1982年7月,何江波参加全国成人高考,被录入河海大学陆地水文专业函授学习。为了尽快成为水文行家里手,他坚持一边做好水文观测、记录、分析等工作,一边刻苦学习相关业务理论知识,经常随身携带笔记本,记载较难理解和容易混淆的规范管理、技术要求、处理方法等,积累了丰富的业务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同行们都亲切地称他是“水文活词典”。2004年7月,何江波又取得了河海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文凭。
在基层水文站工作25年,何江波每年为当地政府防汛指挥部门作洪水或干旱预报,从来没出过差错,预报优秀率均在95%以上。担任水文站站长16年,水文测资质量成果多年来名列全省的前茅,连年被省水文局评为优秀等级。结合工作实际,他还撰写了十多篇专业论文发表在《水文》、《湖南水利水电》、《湖南水文科技》等省内外技术刊物上。1992年10月,在全国首届水文勘测工技术大赛中,何江波以两个单项第一、总分第一的好成绩,被水利部、劳动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联合授予“全国水文勘测工技术能手”荣誉称号;1996年11月劳动部授予他“全国技术能手”;1997年12月获得国家技能人才表彰最高奖励-----中华技能大奖。2001年1月,何江波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忠诚
何江波参加水文工作26年,有10多年是在不通电、不通路的偏僻水文站度过的。他工作过的江华水文站是两岸青山“一线天”的地方,道县豪福水文站也是远离县城三十多公里的小山沟。每到一个站,他都扎扎实实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1993年6月,江华站出现建站以来的第二大洪水,他根据自己所分析的预报方案,提前4小时作出准确的水情预报,并及时通知当地水口镇政府,使淹没区的居民提前转移,避免直接经济损失300多万元。
1994年,何江波调到道县水文站任站长,当发现该站投资几十万元兴建的缆道测流设备因故障和技术问题而闲置了多年,锈迹斑斑。于是,他带领站里两名职工,从线路设计、控制线路的安装,到无线测流信号的发射和接收,经过20多天的艰辛努力,将一台废旧的设备改造成了全省一流的缆道测流装置,为国家挽回几十万元的损失。该站的自记水位井在1994年的“7•23”特大洪灾中被冲毁,何江波带领全站6名职工自力更生,克服设计、施工、经费等困难,自行动手设计兴建一座能记录历年最大水位变幅的自记水位井,为国家节约经费4万多元。
1994年7月道县发生特大洪水,他及时将雨水情向县委、县政府作了汇报,防汛部门作出了正确的防汛调度,保证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避免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1998年3月份,何江波根据自己用回归分析法作的长期预报方案,向道县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议:今年道县主要工作不是防大汛,而是抗大旱。道县县委、县政府采纳了他的建议,水库、山塘提前蓄水,多蓄水8000多万立方,保证了晚稻灌溉用水,减少旱灾损失1000万元。2002年是道县受洪灾最严重的一年,全年共涨了六次大洪水。8月9日,道县超警戒水位3.62米,何江波提前13个小时向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准确的水情预报,使受灾区的居民提前转移,减少直接经济损失4000多万元,何江波也被永州市政府记三等功。
坚守
为了千家万户群众生命财产不受洪灾损失,何江波在关键的时刻,总是舍小家为大家。他参加工作26年,每年难得休息几天,节假日经常坚守在工作岗位,在水文站工作的25年中,只有5个春节回家与父母团聚,其余20个春节,都坚守在水文站工作岗位。1986年12月,小孩出生,他因工作忙没有回家。1988年5月,年仅20岁的妹妹因病去世,他没能回家和妹妹见上最后一面。
1993年6月,江华出现建水文站以来的第二大洪水,电话通讯线路因为塌方中断,汛情紧急。何江波沿着一边是陡峭的山壁,一边是洪水咆哮的大河的山路到邮局送水情情报。而此时,他爱人在水口镇开的小商店已经进水一米多深,邻居都是全家老少一齐搬家,他家却只有爱人带着一个五岁的小孩,肩扛手提一件一件地转移,最后来不及搬的东西全被洪水浸坏……,下游群众财产保住了,他自己家却损失惨重。2002年8月9日,道县水文站测验站房全部被淹,二层住房进水,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带领站上职工在被洪水围困的孤岛上与洪水搏斗4天4夜,饿了就啃方便面,渴了就在河边喝几口河水,硬是准确完成了测报任务。精确的预报,为道县减少灾害损失4000多万元。
2006年1月,何江波调到市水文局勘测科工作,岗位变了,可他对党的水文事业的忠诚没有变。一年多时间,他跑遍了全市的15个基层水文站,最多的一个站去过四次。他负责的全局水文测验工作,资料质量被评为全省第一名。
何江波突出的工作业绩多次受到党和政府的嘉奖。1998年4月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0年4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05年3月被水利部水文局授予“全国水文标兵”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