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网站“一线采风”栏目5月4日以《河海大学多措并举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为题,对我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作了专题报道,全文如下:
河海大学以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青年教师队伍的目标,出台了一系列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举办新教师研习营。学校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举办新教师研习营是教师发展中心的主要活动项目之一,旨在为新教师搭建一个与国家及省级教学名师、学校优秀主讲教师及行政管理人员切磋教学理论与技能和交流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平台,帮助新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为其尽快融入学校教学环境和校园文化提供服务。主要活动形式有教学观摩、教学方法和技能培训、岗前试讲、“一对一”培养、教学沙龙和专题研讨会等,并在每期新教师研习营中开展评选表彰活动,向教学能力显著提高的青年教师颁发荣誉证书。
二是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学校规定,对专业技术职务在讲师以下的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要求青年教师制订个人成长计划,定期总结思想和业务发展情况并及时向导师汇报。导师由具有奉献精神、优良教风、丰富经验及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职责有关心青年教师思想修养,指导青年教师备课、授课及实习实验等各教学环节,辅导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等。每位导师指导1至2名青年教师,指导时间为两年。学校把该项工作列入学院年度考核和领导班子任期考核内容,并作为导师和青年教师年终考核、岗位聘用、评优表彰、职务晋升的依据。
三是制订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的申报条件有:具有博士学位和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学科研一线青年教师;在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取得同行公认的创新性成果;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拟开展的研究项目有创新性构想等。入选者资助期限为3年,资助金额为10至12万元,主要用于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及国际科学技术前沿与热点问题开展创新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由受助者自由支配,并享受每年5000元的专项岗位津贴。现已有两批共78名青年教师入选该计划。
四是设置“青年教授”岗位。学校在各学科设立一定比例的“青年教授”岗位,提供较高标准的岗位津贴,向校内外公开招聘。“青年教授”的岗位职责有讲授本学科核心课程,指导研究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重大研究项目等;申报条件为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35周岁,从事一线教学科研工作,模范遵守职业道德,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协作精神等。聘期与待遇为:聘用前为副教授的聘期三年,聘用前为讲师的聘期五年,聘期内享受四级教授岗位津贴;聘期内或聘期结束经考核合格,可不受资历和岗位数限制,正式受聘为教授。现已授聘14名“青年教授”,其中校外青年学者1名。
与此同时,学校进一步加大了引进优秀青年教师的工作力度,所有教师高级岗位向海内外青年人才开放,并试行引进人才“33”制结构比例控制,即达到学校教师高级岗位任职条件的成熟人才、具有海外学历背景的国际化人才和30岁左右的博士青年学术人才各占三分之一;坚持开展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和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继续实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再提高工程和青年教师学术能力培养工程;重视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每年选派青年学术骨干到各级政府及水利等行业科研、设计、建设单位挂职锻炼;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把师德表现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聘任、奖惩的重要依据,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在教职工岗位津贴调整、年终奖金分配上向青年教师倾斜,并连续几年给青年教师发特殊补贴。
河海大学以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青年教师队伍的目标,出台了一系列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举办新教师研习营。学校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举办新教师研习营是教师发展中心的主要活动项目之一,旨在为新教师搭建一个与国家及省级教学名师、学校优秀主讲教师及行政管理人员切磋教学理论与技能和交流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平台,帮助新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为其尽快融入学校教学环境和校园文化提供服务。主要活动形式有教学观摩、教学方法和技能培训、岗前试讲、“一对一”培养、教学沙龙和专题研讨会等,并在每期新教师研习营中开展评选表彰活动,向教学能力显著提高的青年教师颁发荣誉证书。
二是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学校规定,对专业技术职务在讲师以下的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要求青年教师制订个人成长计划,定期总结思想和业务发展情况并及时向导师汇报。导师由具有奉献精神、优良教风、丰富经验及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职责有关心青年教师思想修养,指导青年教师备课、授课及实习实验等各教学环节,辅导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等。每位导师指导1至2名青年教师,指导时间为两年。学校把该项工作列入学院年度考核和领导班子任期考核内容,并作为导师和青年教师年终考核、岗位聘用、评优表彰、职务晋升的依据。
三是制订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的申报条件有:具有博士学位和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学科研一线青年教师;在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取得同行公认的创新性成果;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拟开展的研究项目有创新性构想等。入选者资助期限为3年,资助金额为10至12万元,主要用于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及国际科学技术前沿与热点问题开展创新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由受助者自由支配,并享受每年5000元的专项岗位津贴。现已有两批共78名青年教师入选该计划。
四是设置“青年教授”岗位。学校在各学科设立一定比例的“青年教授”岗位,提供较高标准的岗位津贴,向校内外公开招聘。“青年教授”的岗位职责有讲授本学科核心课程,指导研究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重大研究项目等;申报条件为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35周岁,从事一线教学科研工作,模范遵守职业道德,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协作精神等。聘期与待遇为:聘用前为副教授的聘期三年,聘用前为讲师的聘期五年,聘期内享受四级教授岗位津贴;聘期内或聘期结束经考核合格,可不受资历和岗位数限制,正式受聘为教授。现已授聘14名“青年教授”,其中校外青年学者1名。
与此同时,学校进一步加大了引进优秀青年教师的工作力度,所有教师高级岗位向海内外青年人才开放,并试行引进人才“33”制结构比例控制,即达到学校教师高级岗位任职条件的成熟人才、具有海外学历背景的国际化人才和30岁左右的博士青年学术人才各占三分之一;坚持开展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和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继续实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再提高工程和青年教师学术能力培养工程;重视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每年选派青年学术骨干到各级政府及水利等行业科研、设计、建设单位挂职锻炼;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把师德表现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聘任、奖惩的重要依据,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在教职工岗位津贴调整、年终奖金分配上向青年教师倾斜,并连续几年给青年教师发特殊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