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新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亮点多

 

河海大学为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于近期完成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2版)修订工作,将于2012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实施。

新版培养方案坚持“致高、致用、致远”的教育理念,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积极探索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实现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协调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建立核心课程体系。核心课程包括公共核心课程、学科基础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公共核心课程指培养学生基本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关键课程;学科基础核心课程指奠定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关键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指使学生掌握专业核心知识与技术能力所需的关键课程。此次共建立核心课程213门,其中公共核心课程15门、学科基础核心课程54门、专业核心课程144门,构成了有“河海”特色的核心课程体系,形成了新版培养方案有别于其他高校的一个突出特点。

二是设立新生研讨课。新生研讨课是一种专门为新生开设的小班化专题讨论课程,设立新生研讨课有利于帮助新生明确学习宗旨、激发学习热情、建立学习自信,有助于新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术创新思维、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新版培养方案对此进行了探索,各专业均设立了各具特色的新生研讨课,全校共开设48门,如理学院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3个本科专业分别设立了“走近数学”、“了解科学计算”、“物理学与近代科学技术”等新生研讨课。

三是开设全英语课程和专业。新版培养方案中大学英语教学由基础英语课程和拓展英语课程两部分组成,拓展英语课程包括英语中级口语、英语中级写作、中级商务英语等,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为加快学校国际化进程,推进与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的实施,新版培养方案中每个专业至少开设了2门全英语课程,在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等学校传统优势专业中还开设了全英语专业,并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短期国际访学、交流、会议和比赛等活动。

四是设置个性化课程。个性化课程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而设,也是新版培养方案的一大亮点。个性化课程有专业内选修课和专业外选修课,其中专业内选修课又分为学术研究型和应用技术型两类,供不同发展类型学生修读;专业外选修课为培养复合型和国际化人才而设,含跨学科、跨专业课程以及国际学习和辅修课程。国际学习课程指学校认可学生在国外学习期间修读的相关课程;辅修课程指学生根据自身兴趣修读其他专业的辅修教学计划,修满一定学分可获辅修毕业证书。

五是提高实践教学比重。新版培养方案将理工科专业的实践教学课时比重增加到25%,文科专业的实践教学课时比重增加到20%。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教学实验、技能训练、工程训练、科研训练、社会实践与创新训练等模块,将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等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列入培养方案;大力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均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走进企业,让学生在科研中学习,培养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