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物联网工程学院党委认真贯彻学校党委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深化人才培养改革的要求,坚持以特色创优势,以实践促创新,加强顶层设计,整合资源,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考核的导向作用和舆论的引导作用,加强导师指导、项目储备、日常训练、参赛组织、平台搭建,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取得丰硕成果。
目标导向,建章立制,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
学院党委行政结合学院特点,制定符合学院学科与专业特点的创新创业工作目标实现的制度,对创新创业过程中基础条件、成果总结、优秀奖励以及可持续发展进行精细化构建。具体形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选拔考核制度》、《学生课外科技竞赛选拔方案》等一系列规定,并且在教师职称晋升、年终和聘期考核中明确对 “指导学生创新创业为学校做出重大贡献者可优先推荐”,以此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工作积极性。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全方位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学院党委充分发挥把握全局、统领各方的优势,深入挖掘整合校内外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类实践教育基地等资源,广泛联系杰出的创业校友、企业家和知名学者进校开展讲座座谈,定期开展“创新创业大讲堂”,为学生创新实践团队聘请校内外专家,为学院大创基地配备专职基地主任等,确保资金、人员、场地等资源向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汇聚倾斜,全方位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教授领衔,组建团队,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设立了8个“党员先锋岗”,由8位教授党员领衔,组建了8支创新创业团队,面向人工智能、现代电子与通信技术、水下探测与通信等8方面国家重大战略科技需求,设计并实践了“大学生科技创新1538模式攀登计划”,该计划在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和创业意识的基础上,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了大批创新创业型人才。
全员育人,协同推进,全面服务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能力培养
学院党委行政定期召开大学生实践创新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领导、团队负责教授、实验室教师、政治辅导员、学生党员成长中心和学生科协负责人等组成。全院上下统一思想,协同推进,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
近年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党员模范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不断凸显,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升,学院本科生100%接受创新创业教育,超过70%的学生参加了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在挑战杯、创青春、英特尔杯、全国物联网设计大赛等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共计210项,毕业生中超过10%的学生取得突出的创新创业成果。在学校2017届本科生特别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的19个名额中,学院6名创新创业业绩突出的学生特别推荐成功。此外,近几年本科生中涌现出一批创业典型,如2013级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冯全,创建常州涅槃重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曾获2016年“创青春”创业计划大赛全国铜奖、“2016年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新华日报、中国青年杂志、江苏卫视等100多家媒体报道其创业事迹。(刁莲娜、杜世舰、金纪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