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系:以特色创优势 以贡献促发展 开创体育工作新局面

河海大学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体育系坚持“育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宗旨,以特色创优势、以创新求发展、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建设,不断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不断开创了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研究生培养建设。重新修订《河海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试用)》,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课外学生活动体系,狠抓教风建设。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研室和体科所职能作用,加强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进程。优化体育课项目的开设,调整运动专项和身体素质练习的比例。开展45岁以下教师“好课”竞赛,抓质量、求实效。2013年获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加强军事理论课建设并加以改革创新,成效显著。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重应用实践,根据用人单位需求调整计划,得到就业单位好评,研究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师资队伍素质稳步提高,教学科研成果喜人。体育系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力度,坚持自身培养与引进青年教师相结合,鼓励和支持教师进修、深造,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目前博士比4%,高级职称比例45%左右。2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4名教师在职攻读硕士,4名教师赴美国访问学者。积极组织和鼓励教师开展科研与学科建设,了解学科专业前沿动态,营造学术氛围。近年来,获国家基金1项,子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项,省社科基金2项,国家体育总局科研项目1项。教师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SCI 3篇,SCI论文集2篇,cssci论文多篇。江苏省规划课题1项,省级课题14项,校中央高校基金项目9项,教学研究项目8项,发明专利1项,编写大学体育教材2部,专著1部。

学校运动队建设成绩斐然,各项比赛屡创佳绩。作为全国首批创建高水平运动队的学校,实施“体教结合”发展战略,把足球、健美操、乒乓球作为重点项目,把体育训练与体育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有机结合,制定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总体规划,运动成绩名列前茅。其中,男子足球队在全国大学生最高水平足球比赛大学生足球联赛中获得总决赛冠军1次、连续4次获总决赛亚军。男子足球队在2011-2016年间连续6次荣获江苏省“省长杯”大学生超级组冠军。普通生男子足球队在2015年获江苏省“省长杯”大学生校园组冠军。健美操队获第10届中国大学生健康活力大赛高水平A组男子三人操第二名;获第12届中国大学生健康活力大赛男子三人操、混合三人操、女子有氧舞蹈第二名。此外,健美操队还曾获全国啦啦操锦标赛冠军、江苏省健美操比赛冠军。代表江苏参加第十三届大学生运动会健美操比赛,5个参赛项目分获第三名4项、第六名1项。男子乒乓球队获全国大学生锦标赛获高水平B组团体第五名。在大运会江苏省选拔赛中,一人入选大运会集训名单。2017年,一人参加砂板乒乓球比赛获世界冠军。

群众体育工作扎实有效,体育校园文化建设稳步推进。建立了河海大学健康促进计划,将群众体育列为建设的首要工作,要求教学群体下系教师积极参与到院系、学生体育社团和普通生代表队的日常指导工作中,任务到点到人,实效显著。抓学生骨干的培养,扩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数量,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卓有成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平均在90%以上。充分调动积极性,持续开展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健身活动。举办了“融入体育、强身强校”、“阳光体育、健康活力”、“迎百年校庆、享阳光健康生活”、“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等为主题的学生体育文化节。全校联动、周周有主题、月月有活动、阶段有高潮、常年不断线,体育校园文化建设稳步推进。2013年,获国家体育总局“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社会溢出效应显著,社会影响逐步提升。河海大学是江苏省学生体协高校工作委员会南京分会主席单位、足球分会主席单位,为南京高校体育竞赛、教学、科研及体育教师素质提高,宣传高校体育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体育局多次表彰。学校多次举办了江苏省高校大学生校园足球高职高专组、大学生校园组、大学生超级组三个级别省级赛事的预、决赛,获得圆满成功。(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