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工会:实施“四心”工程,服务学校发展

 

校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校工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遵循中央群团工作会议要求,坚持工会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全面实施“四心”工程,为学校发展做好服务和支撑。

促进民主管理,让教职工畅心

作为教代会的工作机构,校工会畅通建言渠道,每年通过教代会,听取校长工作报告和财务工作报告,征集、督促、协调教代会提案,七年来共征集提案379条。2017年开始对提案办理情况逐条公开。教代会闭会期间,教代会执委会多次听取学校发展规划、教育教学改革、校园建设以及其他重大改革和重大问题解决方案的报告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重新制定院系教代会实施细则,积极指导并发挥二级教代会在院系治理的作用。校院二级教代会的正常运转保证了教职工知情有渠道、参与有内容、表达有机会、监督有效能。

助推文化建设,让教职工舒心

教职工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工会主动作为,培育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河海教职工文化。以先进典型为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围绕“展师德风采、创优秀群体、树文明新风”的主题,评选表彰如“三育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青年岗位标兵能手、文明新风家庭、巾帼示范岗等多项典型,在教职工中增强育人的责任担当。以岗位练兵激励教职工建功立业。校会与相关部门联合举办青年教师研习营、计算机技能竞赛、讲课竞赛等活动,提升教职工的职业素养。获得全国高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1名。以文体活动愉悦身心、凝聚人心。乒乓球、羽毛球、钓鱼比赛以及健身走、趣味运动会、太极拳、排舞、中华医学健舞、健身球操等大型团体活动,丰富了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激发了教职工参加活动的热情,文体活动的群众基础更为广泛,教职工向心力和凝聚力更加增强。以“职工之家”为纽带,让“职工之家”为职工所建,为职工所用,使职工受益,成为交流的连心桥,排忧解难的休憩所。校工会建成“全国模范职工之家”1个,院系分工会建成1个省级小家、3个省教科系统小家、5个校级小家。

拓展服务渠道,让教职工省心

校工会想教职工所想,办教职工所盼,竭尽所能精准服务。筹划校外资源,多次联系国美电器、中石油等到校办理业务,使教职工省时、省力、省钱。协调校内资源,明确乒乓球馆、羽毛球场、健身房等运动场馆使用的时间和专用区域,保障教职工运动有充裕的时间和理想的场地。针对青年教职工子女教育,邀请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和经验丰富的家长开展系列讲座。组织开展青年教职工参加校外联谊,架起缘分桥梁,为生活添彩。发挥文体协会作用,在组织上保障,经费上支持10多个文体协会开展活动,让有兴趣、特长的教职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培育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构建福利体系,让教职工暖心

建立校院两级帮困送暖体系,明确工会慰问标准和二级联动帮扶方式,更加广泛、深入地对教职工进行关怀和帮扶,每年工会登门或委托慰问看望30多人。开展大病医疗互助,采取学校拨款和教职工捐款方式募集基金。七年来,共发放医疗互助金596万元,1378人次享受资助,有效缓解了病患的困难。实施节日慰问,争取行政经费支持,校工会每年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对全体会员发放节日慰问品,在国际劳动妇女节对所有女教职工专项慰问。2017年起为会员祝贺生日,送上生日贺卡和生日蛋糕。规范教职工休养工作,每年优先安排各级劳模、先进参加上级安排的休养活动,因地制宜组织100名左右教职工暑期休养。较为完备的福利体系使教职工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七年来,校工会共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在内的省教科系统以上表彰10项,组织申报并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巾帼建功先进个人”、“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在内的省教科系统以上表彰27项。校工会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将再接再厉,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竭诚服务教职员工,为全面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新的贡献。(刘家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