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雅鸣来我校调研指导。中国气象局人事司司长黎健、办公室副主任黄燕、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李明媚、预报与网络司副司长肖文名、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主持工作)于玉斌,江苏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翟武全,党组成员、副局长杨金彪等陪同调研。
刘雅鸣局长听取了学校的工作汇报,并与专家学者进行了座谈交流。她指出,河海大学是中国水利人才培养的摇篮,为中国水利事业乃至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培养输送了大量复合型优秀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河海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和平台建设等方面突飞猛进,各项事业发展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景象。我国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气象服务是具有前瞻性的工作,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气象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各领域对气象服务也提出了很高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做好传统的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基础上,充分了解和把握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深化信息采集与共享、提升产品与服务、优化体制机制,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刘局长表示,水文、气象密不可分,在业务、人才和项目等方面相互配合、相互交融,对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中国气象局将积极支持河海大学加强水文、海洋等相关学科和气象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双方共同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生态文明建设、军民融合、海洋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与需求,在多学科交叉的领军人才培养、气象核心技术联合攻关、联合科研平台搭建上加强合作,为气象现代化建设提供更有力的人才、科技支撑。
刘雅鸣局长与专家学者进行座谈交流
河海大学开展气象教育历史久远,并始终致力于水文气象的交叉融合发展,近年来推进了一系列服务气象事业的务实举措:一是全面加强局校合作,提升服务气象领域综合能力。6月份,学校与省气象局正式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并召开水文、气象学科及业务交叉融合学术交流会,共同推进江苏气象现代化建设。8月份,学校正式加入南京大气科学联合研究中心,与气象部门和兄弟高校协同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二是积极推进重大平台建设,提升气象核心技术联合攻关能力。在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学校积极推进国际联合科研平台的建设,10月份,全球变化与水循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获批立项建设,将围绕服务水利、气象行业,在水资源演变机理与高效利用、水旱灾害形成机理及防灾减灾等领域开展国际联合研究。三是围绕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助力提升保障沿线水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学校联合南京水科院共同承办了第二届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来自国内外的400余位院士和专家学者就变化环境下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沿动态进行深入交流,探讨未来发展趋势,应对水安全挑战。同时,设立了“一带一路”水与可持续发展基金,聚焦解决沿线国家及地区的水安全问题,着力打造全球水教育基地、水领域智库、水高端论坛和人文交流平台,全面提升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当前,学校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会精神,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美丽中国”、“海洋强国”、“军民融合发展”等重大战略需求,全面加强与中国气象局的合作,聚焦保障国家水安全、气候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依托学科集群优势,建设水文与气象、海洋、信息等交叉融合的高端研究平台,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示范基地,前沿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高地,提升保障国家水安全、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参与全球水治理的能力。
校党委书记唐洪武主持座谈会
校长徐辉汇报学校工作
刘雅鸣局长一行在唐洪武书记、徐辉校长的陪同下参观了河海大学校史馆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流综合治理实验厅。
刘雅鸣局长一行参观河海大学校史馆
校党委书记唐洪武主持座谈会并致辞,校长徐辉汇报学校工作。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及有关专家教授参加了座谈。(文/吴君明 图/朱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