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我校继续教育始终坚持发挥学校特色与优势,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定位和办学目标,从服务于国家和行业发展需求出发,确立了“立足水利,面向基层”的教育服务主题,以继续教育综合改革与转型发展为契机,持续创新继续教育发展思路与举措,优化继续教育办学体系和培养模式,激发释放办学活力,用优质的继续教育为我国现代水利事业发展和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服务,丰富学校的办学资源,赢得良好的社会信誉。
内涵式发展 坚持质量至上的教育理念
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和行业发展新需求,以质量为核心,稳步发展成人学历高等教育,从注重数量规模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加强成人招生的计划管理和咨询工作,积极调整和增设招生专业,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实行招生“阳光工程”。基于“合作共赢”模式创新考核与激励机制,对校外教学点招生试行目标管理。打造了面向水利行业基层队伍的 “培训+学历”继续教育项目,试点实施“推荐考核择优入学”的成人高等教育招生改革入学模式,确保了成人学历教育招生计划的完成。近5年成人学历继续教育招生规模稳定在每年6000人以上。
建立了成人继续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从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点布局及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等各方面着手对继续教育的前端、过程和结果三个环节进行监控、评估和管理。近年来,学校获评江苏省成人高等教育特色专业4个,重点专业2个,江苏省成人高等教育精品课程7门,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
多样化发展 建立灵活开放的继续教育体系
按照继续教育综合改革与转型发展新形势,履行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积极发展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建立灵活开放的继续教育体系。
不断拓展继续教育功能和领域,在坚持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从传统以学历补偿为主的功能向知识更新、岗位适应、能力提升及情操陶冶等多样化功能转变;注重发展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的继续教育,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为国家水利水电行业培养培训更多的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
创新行业内非学历培训和学历教育的“互通”和“学分银行”体系,推进“培训+学历”的继续教育模式。采取非学历和学历教育模式间的学分认证、转换、兑换等措施,实现不同学习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的“立交桥”。7年来运用该模式累计培养培训水利行业基层技术骨干6000余名,编写出版教材7本,有效地服务水利人才队伍建设。
信息化发展 完善终身学习的教育服务支持
在“互联网+教育”的理念下,探索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继续教育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不断提高教学、管理、科研和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完善行业教育终身学习服务平台。
基于“云服务”模式搭建了终身学习平台,积极发挥远程教育在函授教学和培训工作中的作用。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支撑平台建设,先后开发并运行了“继续教育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远程教育学习平台”、“水利行业云服务培训平台”和全国水利安全生产、农村饮水安全关键岗位、水利水电开发国际化等3个远程培训平台,培训平台覆盖3358个县级以上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和工程单位,将继续教育服务送到水利行业基层的坝站队所。建立和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自主学习、远程支持服务和课堂面授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为服务对象的终身学习提供了无边界云端化服务。
有序推进学历教育和培训课程的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制作并搭建了适合网络教育以及国家公开课标准的视频播放框架,新建1个多功能专用录播厅。组织开展了 “河海杯”水利行业现代数字资源大赛、“智风杯”江苏省继续教育微课资源大赛和 “水源杯”河海大学数字资源大赛,创新了行业继续教育学习资源建设模式。完善了200余门适用于远程教育课程、讲座的数字资源建设,并在教学过程中应用。
开放式发展 构建互利共赢的行业教育联盟
坚持开放办学的心态,联合校内专业学院、行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单位、行业定点培训机构,发挥各自特色优势,形成合力。
初步构建行业继续教育联盟。学校牵头实施“水生态与水安全e行动教育计划”, 联合80余所水利院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初步构建了行业继续教育联盟,形成面向水利行业教育的协同创新合作共同体,探索有效的数字资源建设、汇聚、推送和共享机制,搭建互通的学习教育平台,加快推进现代水利行业人才培养进程。
与南京大学合作,实现共享成人本科部分公共基础课资源,承办江苏省首届继续教育微课大赛等,实现了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共赢。目前,已规划了水生态与水安全相关的7个方向的课程资源,并开放共享近200个该领域的数字教育资源。
特色化发展 打造行业一流的培训教育品牌
围绕国家、行业重大发展战略,开展以行业业务知识为重点的继续教育培训,实施水利特色化和品牌战略,为我国的现代水利事业发展和水电国际化战略提供专业技术人才支撑。
充分发挥特色高校的优势,依托水利部“行业定点培训单位”,申报并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人社部“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积极参与水利行业基层人才培训,加大面向行业辐射力度,启动了以“一个主题、三项工程、七项行动”为主要内容的河海大学继续教育创新服务行动计划(“137计划”),不断探索基层水利行业的岗位远程培训体系与机制。
开展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水电国际化和河长制等专题系列培训,完成全国水文站长、全国乡镇水利站长、水利安全生产、农村饮水安全、水生态文明建设、水文监测新技术、河长制等一系列具有特色的精品示范培训项目。与中国电建集团和CWE等企业合作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探索面向大型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定制化培养模式。近5年来,为行业培养培训专业人员(含学历、非学历继续教育)近50000人。 近年来,学校完成2个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的建设,主持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重点项目1项、江苏省高校成人教育研究会成人高等教育研究重点课题1项、江苏省成人教育协会“十二五”成人教育课题1项;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2011年,学校被国务院第一次水利普查领导小组授予“突出贡献单位”荣誉称号;2014年,教育部网站以《河海大学创新教育方式服务水利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为题,对我校积极服务水利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做法进行了报道。《中国水利教育与人才》和《继续教育》也对河海大学服务水利行业继续教育进行了报道。(邢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