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学院“三全”模式培养拔尖创新型学术人才

大禹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遵循本科各专业培养方案,立足拔尖创新型学术人才的培养目标,进一步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以“全覆盖、全程化、全方位”本科生创新能力训练为抓手,构建大禹学院拔尖创新型学术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学校建设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贡献力量。

开阔育人思路,实现创新能力培养的“全覆盖”。学院提出本科生创新能力训练“全覆盖”的培养理念,通过知禹讲堂、项目选题报告会、Monthly Seminar、项目成果展示会等学术活动,让创新能力训练深刻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提高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观能动性。目前学院创新训练项目参与率达100%,在2018年度大学生创训项目申报中成功申报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3项和校级项目34项,达到学院年度创训项目数量之最。此外,2017级各创训小组自发编写了《我与教授谈创训》系列报道,不仅是对自身创新能力训练的总结,也是对低年级学生的指引和激励,受到了学院师生的广泛好评。

拓宽育人内容,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的“全程化”。学院结合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学分要求,开创了“知禹讲堂之PU课程”,以“加强基础、因材施教、特殊培养”为方针,以年级划分时间段,一年级培养学术兴趣,二年级夯实专业基础,三年级培养科研能力,四年级深入科创实践,每年举办各类学术报告30余场。在此基础上,以创新能力培养的条件、途径、载体等要素为基础,一年级整合导师资源创训组队立项,二年级Monthly Seminar汇报项目研究进展,三年级项目成果展示和经验总结,四年级科研助力衔接硕博阶段,逐步实现本科四年“全程化”创新能力训练的培养模式。

创新育人形式,力求创新能力培养的“全方位”。学院积极调动全校教师资源,建立创新训练“导师库”,同时引导学生树立“人人皆吾师,处处有学问”的学术信念。近几年学生申报项目课题中,涉及了除所学专业以外的多学科领域,如计算机通信、地质测绘等,实现创新能力培养的“全方位”。同时,为进一步完善拔尖创新型学术人才培养,学院在2018年启动河海大学“本硕博”贯通式培养项目,选拔优秀学生接受我校重点学科定制式培养。学院还积极拓宽国际交流渠道,为学生搭建国际化创新能力实践平台,每年选送优秀学生前往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京都大学等高校进行访学交流和科研实习,提升学生国际视野和实践能力,切实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学术人才。

在优良学风的引领下,大禹学院以基础扎实、能力卓越、全面发展为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具有“中国灵魂、全球视野、河海特质”的高水平拔尖学术人才,先后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张磊、“青奥会火炬手”渠嘉星、“钱正英奖学金”获得者何佳龙、“全国未来水利之星”史立地等优秀学生。(李冠华、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