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院团委结合学校实际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团的十八大精神,紧密结合人文社科类专业特色,实施“人文引领”育人模式,着力聚焦共青团“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提升,坚持思想引领为先,素质提升为基,服务维权为本,通过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服务育人等路径,系统推进基层团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坚持思想引领为先,增强共青团的政治性。学院团委紧密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爱水、爱校”思想,注重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从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形式入手,线上开发“人文实践教育系统”,打造“四有”网络平台,宣传作品“抖自我风采,音美好校园”河海大学抖音大赛决赛强势来袭活动获学校2018年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优秀成果。线下以“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为主线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被“高校辅导员在线”收录,并获评高校“十大育人”网络作品优秀奖。学院依托“青年思想者协会”培养青马人才,青年思想者论坛被评为校信仰公开课示范课,并积极组织学生参演河海大学原创话剧《马克思》亮相紫金文化艺术节,获得江苏省大学生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诵读大赛特等奖、校马克思主义经典诵读会一等奖等荣誉。
坚持素质提升为基,增强共青团的先进性。学院团委以第二课堂建设为牵引,加强青年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建设,提升先进性。实践方面将教育教学、实践实训相融合,院领导及骨干教师带队开展社会实践育人项目;志愿服务方面充分利用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形成“专业教师指导——研究生带领——志愿者实施”特色志愿服务体系;文体方面依托人文社科类优势打造“学科特色类”“人文讲堂类”“体育健身类”系列品牌活动,代表学校取得数十项省级及以上荣誉;科研创新方面依托社会学系形成特有的创新创业教育闭环助推模式,连续两届获挑战杯省级奖项,并取得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我最喜爱的项目”1项、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2项等荣誉。
坚持以服务维权为本,增强共青团的群众性。学院紧密围绕“服务青年成长成才”这一着力点,把服务青年成长与思想引领相结合,共同创建和谐校园。通过《公共管理学院关于创建反映青年需求有效渠道的实施方案》畅通学生反映诉求的渠道,并积极开展生涯规划类和心理健康类活动活动,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就业指导类讲座13次,举办就业能力提升类活动6次,在河海思语开设“就业指导专栏”,建立心理健康协会,举办心理健康月户外拓展活动和心理健康讲座,获得2018年江苏省第十三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特等奖1项。(宗晓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