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埃塞俄比亚的文化里,都崇尚有难同当。我是喜欢中国文化才来这里留学的,中国遭遇疫情的时候,能帮就帮,但不能跑。”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时候,走还是留,是不少在华留学生面前的一道选择题。28岁的河海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埃塞俄比亚留学生先进还是选择了留下来,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共渡难关。
先进认为,现在的中国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但留在中国的理由不只是安全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半年来,他们见证了抗击疫情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上了一堂最生动的中国国情课。
先进曾在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工作过,“中国用10天时间建成有1000张病床的火神山医院,用12天建成有1600张病床的雷神山医院,你知道这有多难吗?”先进惊叹于中国在抗疫期间的“中国速度”。
“建一两栋楼没那么简单,你要从不同的地方调集工程所需的各种材料、机械设备和技术人员,所有要素通力配合,把现场组织好,真的了不起。”他说。
“人民的团结,是中国能够在2个多月的时间里控制疫情的关键,我们很多留学生都认为,这一点值得全世界学习。”先进说,“这不是医疗技术高不高的问题,而是能不能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问题。”
先进也提到了疫情期间学校对于像他一样留学生提供的关心和帮助,而他,作为一名留学生社区的楼层长,也为疫情的防控作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先进在疫情防控期间协助宿舍管理站检查学生的证件、测量体温、登记信息,经常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
而为了让自己的同学们能够专心科研,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他还主动担当起了物资采购员,热情地帮助同学们采购生活必需品,他也向我们展示了自己用来记录的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类商品的品种和数量。对于网上授课中同学们遇到的问题,他也首当其冲做起了翻译,他的留学生同学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河海的洋雷锋”。
先进还参与组织了远在万里的留学生及校友通过暖心视频、图片、文字多种方式支持着中国抗击疫情,为中国加油,为中国打气!他们当中,有的将自己内心对中国的爱与支持化作文字,有的惊叹于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和中国精神,坚信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取得抗击疫情的胜利。
这两天,先进在关注刚刚举行的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在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面对疫情,中非双方更加团结,友好互信更加巩固。中方珍视中非传统友谊,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方加强中非团结合作的决心绝不会动摇。
“这个峰会的名字里就有‘团结’二字,我也很高兴地得知,中国表示将提前于年内开工建设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先进说,“我想自己完成在中国的学业回国后,能够为非洲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出一份力。”
部分内容节选自新华社,原文链接:http://www.xinhuanet.com/2020-06/19/c_11261366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