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落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文件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压实教材管理主体责任,提升教材建设水平,进一步全面加强学校教材工作,完善高水平课程教材体系,着力夯实人才培养基础。
提高政治站位,压实主体责任。学校党委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提高政治站位,落实国家事权,加强对教材工作的全面领导,明确二级党组织对教材工作的政治把关职责。学校成立教材工作委员会,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教材工作委员会主任,教务处、研究生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宣传部、教师工作部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负责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教材工作的方针政策,制定学校教材管理规章制度和教材建设规划,严把教材政治关和学术关。
落实最新要求,加强制度建设。学校着力解决教材“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根据《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和《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全面落实课程思政融入教材建设要求,结合学校教材工作实际制定了《河海大学教材管理办法》、《河海大学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工作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设计了教材规划、立项、编写、选用的审批管理流程,明确了教材内容和编审人员要求,细化了学院、学科、专业统一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任务清单,将国家教材工作的政策和要求进一步落实落细。
严格过程管理,开展选用检查。学校开展教材选用情况专项检查,进一步严格全校教材选用管理。教材选用专项检查重点聚焦“马工程”教材选用、境外教材选用、课程配备教材情况、教材选用质量和教材选用规范性等多方面情况。检查范围为全校本科生、研究生、继续教育学生和留学生开设的所有课程,涵盖公共课、专业课和实践课全部课程类别。学校及时总结、反馈教材选用检查结果,将检查结果纳入二级教学单位人才培养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多措并举督促院系规范选用教材,加强教材选用审核管理,引导任课教师使用高水平教材。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编著精品。学校结合学科专业优势科学规划教材建设,将高水平教材建设作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一流本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将教材建设工作纳入工作量考核,作为教师职务评聘、评优评先、岗位晋升的重要指标之一。学校每年开展重点教材立项建设,鼓励和支持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显著、有特色的高水平教材参加国家级、省级重点教材、规划教材、精品教材评审,并对入选国家级、省级教材建设项目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学校还定期开展优秀教材评选,鼓励和支持教师编著精品教材。
近年来,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一流教材建设力度,教材管理更加规范,教材建设更加深入,教材优势正在转化为教学优势。在国家教材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20年第6期《教材建设信息通报》中,对学校建立教材建选、管理和激励机制予以点名肯定。学校编著的《弹性力学》《土力学》等一批具有历史传承的经典教材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工程水文学》《水工建筑物》《钢结构》等一批具有行业特色和学科优势的国家级规划教材在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学校已有国家级规划教材、精品教材50余部,江苏省重点教材、精品教材80余部,成为一流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孙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