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广大师生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多途径收看、收听,热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自身工作和学习畅谈体会和感想。
校党委书记唐洪武: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立意深远、内涵丰富,深刻阐明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助力推动长江大保护和绿色生态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作为我国长江大保护的科研中心、技术高地和人才基地,河海大学要立足新发展格局这个大坐标,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大力弘扬河海创办者张謇先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奋斗精神,勇于担当治水报国和治水强国的时代重任。始终坚持“四个面向”,紧紧围绕长江生态环境修复的中心任务,充分发挥平台、人才和科技优势,加快培养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全力开展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研究,深化政产学研用互融互通,为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江大保护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保障。
校长、党委副书记徐辉: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后不久到江苏考察调研长江生态,并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充分体现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作为张謇先生创办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所水利高等学府,河海大学始终秉承治水兴邦的历史使命,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为己任,在参与全球水治理、引领水科学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作出了巨大贡献。面向新发展阶段,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传承和弘扬张謇先生教育兴国、治水兴邦的家国情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水利、环境等学科特色优势,围绕当前长江经济带发展重点、热点问题开展研究,全力打造服务长江大保护的重要支撑,进一步提升服务行业、服务需求、服务发展的能力,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河海智慧和力量。
国际合作处处长陈红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的融合,加快长江经济带上的“一带一路”倡议支点建设。学校主动响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水利水电本土化人才紧缺的迫切需求,广泛协同大型企业和相关组织机构,开展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索,不断提升中国水利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发起“一带一路”水战略联盟,设立“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基金,搭建“政、产、学、研、金、文”复合型协同平台,资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水利工程领域的科技发展、人才培养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国际合作,重点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深化产学研合作,共同推进高水平科学研究,促进先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提升沿线国家的科技能力。
水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肖洋: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江苏时首次把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 “五水共治”提到了国家高度,令人振奋。水科学研究院作为统筹学校相关涉水学科、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科学研究机构,将在“五水共治”新要求下,整合“水自然科学-水工程科学-水社会科学”研究方向,以跨学科研究为手段,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一是持续锻造水利工程学科优势,在水资源、水工程、水安全、水环境等领域持续保持引领态势;二是发挥学校涉水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加强水利工程学科与信息科学、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交叉融合,显著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三是持续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世界一流涉水科技创新平台,为河海新百年征程提供坚强的科研支撑。
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张珂: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要决策。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学校科研平台优势,开拓创新,为实现流域保护与绿色发展贡献河海智慧。作为一名水利科技和教育工作者,我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座谈会上讲话精神,深感责任重大,也对未来的科研工作充满信心。我们要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为契机,瞄准适合自己研究方向的科研攻关点,发扬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精神,为“长江大保护与绿色发展”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绿色发展战略中心教授朱新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水利科学研究画出了重点。通过学习,既感到无比振奋又肩负重大压力。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作为长江保护研究的高端智库,围绕长江保护与发展中的科学技术问题,从长江水资源情势、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水安全监控、水污染治理等方面开展系列研究,在深化长江流域理论研究打造特色理论研究品牌的同时总结推广先进实践经验,以一流的决策研究成果,服务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各项重大决策需求,助力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战略。
水文化研究所教授戴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千百年来,长江流域形成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水文化。长江经济带实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需要文化的参与。新时代,我们更加需要坚定文化自信,讲好新时代的“长江故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要充分认识传承发展长江文化、讲好长江故事的重要性,加强对长江文化的研究阐释,深度挖掘长江历史文化资源,研究、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努力让自然的长江与文化的长江生生不息、日益繁荣,这既是长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长江事业和谐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通过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让人民寻得见万里长江的千年文脉。
水文水资源学院教授张行南:长江口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近年来,随着河势整治工程、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促淤保滩工程的开展,河道综合治理和堤岸加固,长江口河势正趋于稳定,深水航道的经济效益稳定持续,防洪安全水平不断提高,水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想认识,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通过长江上游基于水库群的流域一体化水资源利用、湖区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水旱灾害防治、跨流域调水与流域水资源优化调配等宏观决策研究,提出长江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咨询建议,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水利水电学院院长、教授王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的讲话中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水利水电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坚持传承夯基、创新开拓、教研并重、引领突破的发展思路,科学编制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汇聚资源合力,精准施策发力,着力绘就“双一流”建设的宏伟画卷。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不断推进科研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涉水需求,持续发挥智库作用,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水生态保护以及鄱阳湖水利枢纽的建设及湖泊研究的治理提供理论支撑。
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李一平: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再次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协同联动”就是要注重整体推进,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协同治理”就是要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线等多方面有机联系的协同治理;“协同互动”就是要注重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互动协作,增强各项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作为高校环境保护的工作者和教育者,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结合国家和地方需求,身体力行的融入到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行动中去。
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副研究员蒋柳鹏: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长江和召开座谈会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总书记的指示立意深远、内涵丰富,深刻阐明了事关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在学术研究和科技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要更加主动深入地用新方法、新理论,进一步增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想认识,开展长江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长江高水平对外开放、长江沿海沿江沿边统筹发展、长江经济带水科学、长江岸线保护与开发新模式、长江港口绿色化与智慧化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为长江大保护和绿色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支持。
法学院教师赵银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长江大保护与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五组关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在科研工作中,我们应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坚决贯彻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要求,进一步推动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加快推进环境资源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为美丽江苏建设贡献力量。
水文水资源学院2019级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博士研究生倪效宽: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水问题,让作为水资源系统规划与可持续利用方向的我对专业学习倍增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总书记的讲话更为我的学习研究指引了方向。长江流域水资源系统是多尺度、多水源、多工程、多主体、多用户、多目标相互交织的复杂大系统,为了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理目标,需要研究攻克流域水资源实时精准调控的难题。我们要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研究导向,努力学习,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贡献青春力量。
水利水电学院2020级水工结构专业硕士研究生孟真:我们要从整体视角和全局系统出发,对长江生态环境问题追根溯源,从而制定全面的生态修复方案。同时要以长江经济带建设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贯通,打造高质量的对外开放平台,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现代化、链条化、先进化的产业格局,实现实体经济的联动发展。作为新时代的水利青年,我更加明确了自己身上的使命担当和时代责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是我们奋斗的重要目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永远的追求。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争取为治理长江干支流、改善水环境、丰富水功能、防治水灾害贡献智慧。
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2019级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钟智辉: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的高质量发展,让我感触良多。如何妥善处理长江疏浚砂,是长江经济带生态发展的组成部分之一。传统的处置方法,一般是将其装运抛入指定的长江水域,或者直接抛入疏浚地点附近的深槽。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对长江环境造成了污染。以疏浚细砂为原料,生产泡沫混凝土,用于建筑材料,这为疏浚砂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方向,很好契合了长江经济带的生态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的生态发展、绿色发展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只要我们心怀生态意识,在自己岗位上积极创新,就能为绿色江苏、绿色长江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