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俦,又名严绍彭、严希纯,曾三次被捕入狱,被关押长达七年,始终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他服从组织安排,长期从事党的秘密工作,默默无闻却功勋卓著,开国大典时受毛泽东主席邀请在天安门城楼观礼。他热爱科学技术工作,协助接管、组建中国科学院,并利用自己在香港建立的工作点,打破封锁,运进大量国内科研工作急需的物资。
出身名门热心学联
严俦的父亲是因题写“颐和园”牌匾而名躁天下的贵州乡贤严寅亮,严父虽是名人却无名人习气、立志教育始终不渝。严俦自幼跟随父亲攻读经史,后考入贵阳模范中学,他对高等数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五四”前后,国内出版的《新青年》、《新潮》等各类进步书刊对他影响很大,思想也随之进步。
1922年,严俦由故乡肩挑行李,徒步两个月到南京,考入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在校期间,他学习刻苦勤奋,热衷于学生活动,很受同学敬重,被推选为学生会主席。严俦作为学生代表到全国水利局请愿,提出了将校名升格为大学等愿景,时任全国水利局总裁常耀奎专程来南京与江苏督军齐燮元反复商洽后决定:将国立东南大学工科并入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校名更改为河海工科大学,仍属全国水利局领导,聘请茅以升担任校长。
严俦咨询学校成绩的函(经严俦女儿确认,为其本人书写)
同年,严俦担任南京学生联合会主席,在南京团地委领导下,他组织发起了“南京社会科学研究会”,采用读书报告、轮流演讲、互相辩论、请人演讲等方法,组织团内外青年学生学习政治、时事、经济,宣传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第一次会议讨论的题目是: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是什么、共产主义与中国、中俄交涉。
严俦本人也积极向组织靠拢,努力让自己成为“诚实、勇敢、热心努力及完全赞成国民革命和表示同意社会主义”的青年,于1924年9月入团,同年入党。
加入地委参与北伐
1926年3月12日是孙中山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国民党中央决定这一天在南京举行中山陵奠基典礼,国民党中央及各省、市党部代表,孙中山亲属,南京各界人士3000余人出席。奠基典礼刚结束,国民党右派预先雇佣的流氓、打手即手持早已准备好的木棍、铁杆殴打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省党部常务委员侯绍裘等六人被打成重伤,轻伤者众多。右派分子还非法成立了一个省党部,企图与经国民党中央批准的江苏省党部分庭抗礼。4月,严俦被推为南京地委候补委员,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具体组织领导南京各校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反帝爱国斗争活动,针对国民党右派的种种罪恶行径,在舆论上揭露他们的阴谋。他也因此被右派列入黑名单,军警包围学校对其进行搜捕,在杨孝述等教授们的掩护和资助下,离开了南京。到广州后,严俦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在北伐时任第三军一个团的党代表。
严俦于1950年整理的个人技术简历手稿
从事教育宣传抗日
“四·一二”政变后,严俦在上海以上海中法大学教师、上海市工务局技佐等身份从事地下工作,两度被捕入狱。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经严俦等人的启发,江西德安、贵州毕节两行政督察区专员兼保安司令莫雄开始支持共产党的隐秘战线工作,而后为中央红军提供了大量重要情报。
严俦与莫雄的合影
1935年4月,严俦到江西南昌工作,以育民诊所为联络点,积极营救方志敏,接着又来往于贵州毕节和上海之间,协助红二、六军团安全通过毕节。11月,严俦第三次被捕,“西安事变”后获释。1937年抗战爆发,严俦受组织派遣,进入上海市公安局防护团任教官,这个防护团是共产党帮助国民党建立的以失业学生和东北流亡学生为主体的群众组织。严俦阅历深广,知识渊博,讲课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很有凝聚力,教育和团结了一批青年爱国学生。此后任中国科学社编辑,其间有译著《简单的科学》(原作者:赫胥黎、安特莱德)出版。
严俦译著的《简单的科学》
1940年开始,严俦在周恩来同志和中共南方局的领导下,以“重庆工业合作协会”专员、工程师的名义,从事党的经济工作,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重庆“工业合作协会”是中共地下党员的一个掩蔽所。中共中央“南方局经济组”最早与该“工合”组织建立联系,就是通过严俦的工作关系而建立的。
严俦(摄于1937年)
1942年,根据周恩来同志的指示,严俦和他的同志们积极宣传抗日,宣传党的主张和政策,团结同仁,坚定抗日必胜的信心,整顿和健全“工合”组织,加强生产管理,改进技术设施,健全劳动工资制度,培训骨干力量,搜集资料。他们默默无声,为党中央的正确决策做出了大量艰巨细致的工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组织致公党树功勋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严俦以特殊的身份转赴香港组织致公党,在港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内战的阴谋,团结海内外爱国人士、人民团体,筹集革命经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再树功勋。
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致公党代表(1949年,右一为严俦)
全国政协组织《宪法草案》(初稿)座谈会(1954年5月,坐着左一为严俦)
全国解放后,严俦应邀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随即参加接管和创立中国科学院并任中科院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筹建中国科学出版社,任副社长。1953年受党中央派遣到前苏联学习,回国后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任国家计量局局长、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并在全国政协、《光明日报》等多种部门兼职。
严俦一生,同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紧密相连,为革命建设和党的统一战线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执著坚毅的崇高品格、不为名利的革命经历、严守秘密的工作作风,是值得我们纪念和学习的宝贵财富。(李舍梅)
致谢:在文章整理过程中得到了严俦后人顾复生女士、严枚女士、陶亢女士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