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英烈大多数都是城市中的大学生、教授、律师等,他们基本属于吃穿不愁、社会地位较高的一群人。如果不选择革命的道路,他们也完全有舒适的生活,但是他们选择的却是一条牺牲自己、成就革命、一心为国的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这是信仰的力量!
承父志追求进步
齐国庆出生在安徽省太和县一个家业兴盛、人丁兴旺的大户人家。其父齐廷修是一位主张实业救国的进步士绅,对于“西学东渐”和清末的实业救国思想深有感受和体会,用积蓄下来的所有资金与别人合作兴办一家煤炭厂。
齐国庆(1903-1928)
在这样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长大,齐国庆在少年时代就接受了进步思想的熏陶。1922年,齐国庆考入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他学习名列前茅,且积极追求进步,经常参加进步学生活动,1924年他通过同等学历考试转入国立东南大学。
齐国庆的学籍卡
研史书投身革命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学校停课,在南京读书的一些青年学生纷纷回到家乡,自由地集合起来,除复习自己的功课外,还一起研读进步书籍。齐国庆热衷于研读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每读一篇,都细心揣摩,朱笔圈点,仔细研究,决不随便浏览而过。
1927年3月,北伐军进入南京,齐国庆积极参加欢迎北伐军第六军的工作,组织宣传队,号召民众拥护国民革命军。同年,在曹赞卿的介绍下,齐国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齐国庆更加积极地投身革命。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校园里也是一片乌烟瘴气,国民党军警以及叛变革命的反动学生对进步学生的一言一行进行严格监视。党组织一面组织力量与敌人周旋,一面通知可能暴露的同志全部转移,分散到外地或农村去开展工作。平时品学兼优、不苟言笑的齐国庆未暴露身份,党组织安排他暂时转移回到安徽。1927年下半年,中共江苏省委派人恢复南京地下党组织,建立南京市委,同时利用一切机会和各种方式开展宣传工作,揭露国民党黑暗统治,启发工农群众的阶级觉悟,进一步开展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反对军阀混战的斗争。12月4日,齐国庆出席了中共南京市委召开的南京市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这次党代会上,讨论了《中央对于中国现状与党的任务的决议案》。齐国庆会后也按照组织要求,组织党员散发宣传传单。
搞宣传不幸被捕
1928年初,南京市委开始注意把工作重点放到指导群众日常斗争中去。当时,南京鸡鸣寺和台城的小树林是党组织经常活动的秘密场所,在这里,齐国庆多次召集党员和进步同学开会,布置革命活动。5月5日,南京大、中学学生为济南“五三惨案”举行罢课,散发了大批抗议书、请愿书,还组织了许多宣传队,深入市民中广泛宣传。齐国庆和全市1000多名学生一起到长江路国民政府前示威,高呼“对日经济绝交”“恢复民众运动”等口号。5月7日晚,齐国庆等8位党员及30余名进步学生被捕,在敌人的严刑逼供面前,他坚强不屈,想方设法保护其他同志。
舍小家雨花就义
齐国庆等被捕后,党组织派曹赞卿等人返回南京,以安徽“同乡会”的合法名义,千方百计进行营救。父亲齐廷修也从家乡提着一笆斗的银元前往南京营救儿子。然而,国民党右翼反共头目胡汉民执意对共产党人执行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手段,决定大肆屠杀一批共产党员,致使营救工作最终失败。
请求释放齐国庆等同学的公函
1928年9月27日,齐国庆留下“我死后,务必请你转告我家:一、不用棺,一切从简;二、妻子不必为我守节;三、为革命而死光荣,父亲不必伤悲。”的遗嘱,默念“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在雨花台从容就义,年仅25岁。
“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共产党宣言》中这段宣示无产阶级政党无私品格的名句,雨花英烈齐国庆用自己奋不顾身和勇敢决绝方式,将这句话诠释得透彻鲜亮。(李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