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新华社和新华网以《科技助力迎战“烟花”显神威——宁波防御“烟花”台风侧记》为题,报道了我校唐洪武教授团队在助力宁波防御“烟花”台风中所发挥的重要科技支撑作用。
据报道,台风“烟花”自生成以来,7月22日开始影响浙江省宁波市,过程雨量高达396毫米。而此时的宁波恰逢天文大潮,三江口最高潮位3.79米,高出历史极值50多厘米。面对风、暴、潮、洪“四碰头”,河海大学的研究成果在此次抗击“烟花”台风中为政府智慧决策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相较于2013年台风“菲特”造成宁波148个乡镇受灾、经济总损失超过300亿元,此次台风“烟花”在宁波未造成人员伤亡、损失不到10亿元。
宁波今年应对“烟花”的优秀表现,一方面得益于“菲特”台风后,工程措施逐步完善,另一方面,科技助力也功不可没。2013年“菲特”台风之后,依托我校唐洪武教授团队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复杂河网多目标水力调控关键技术与应用”,以及河网水动力重构理论、多目标水力模拟调控模型和多目标决策方法等科研成果,针对宁波洪涝灾害形成特点,共同研发了多工程、多要素、潮汐非恒定的平原水动力过程模拟系统,编制了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完善了流域防洪治涝工程布局,优化了水利工程防护体系。研发的滨海城市洪涝风险动态预判与智能跟踪系统,汇集了1949年至2015年近70年90余场洪涝资料,以及1945年以来影响中国的1700余场台风路径、发源地、时间、登陆点、降雨等信息,实现了快速智能生成台风影响全过程的洪水场景和应对方案。
该系统让宁波市防洪从“被动防御”变为“主动应对”,为水利工程体系调度提供了依据。今年迎战台风“烟花”期间,根据该系统的跟踪预判结果,宁波提前2天对市域水库和河网进行提前预泄,腾出高达1.6亿立方米的水库和河网调蓄库容,提升了抗击洪涝的主动权。在台风临近登陆时,提前14小时准确预报姚江流域最高洪水位3.52米(实际出现最高水位3.53米),精准预报助力市委市政府从容调度,以转移2万群众的最小代价,平稳度过了“烟花”台风。
报道链接如下:
新华社: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10164350?isview=1&homeshow=0&newstype=1001
新华网:http://my-h5news.app.xinhuanet.com/xhh-pc/article/?id=81da45009c3e67c5bb824867aa0b5d51